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某科考队到我国某山地考察。调查发现,该山是阿拉善、内蒙古、华北和青藏植物区系汇聚地,表层土壤中灰钙土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低。下图为该山地东西坡自然景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现为耕地,推测其早期的土地类型最可能为(     
A.草地B.林地C.荒漠D.建设用地
2.该山灰钙土有机质含量低,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受影响最明显的风化作用是(     
A.生物风化B.冻融风化C.温差风化D.化学风化
3.考察队到达靠近山顶的一小型山间盆地,发现该处为草原景观,而周围大部分为森林,可能是该处(     
A.风速较大B.光照较强C.水分条件差D.冷空气集聚

2 .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垂直地带性规律明显。某学者在庐山南坡选取一些测试样地,进行植被、土壤以及林地郁闭度(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调查研究,发现铁船峰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下图示意此次调查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为保证此次调查研究的准确性,选取的测试样地中阔叶林面积较针叶林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树冠大小B.地形坡度C.根系深浅D.土壤类型
2.从保障林地郁闭度测量精度的角度推测,此次调查研究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与五老峰相比,铁船峰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A.面积小,风速大B.林下枯落物多C.降水少,淋溶弱D.人类活动较少
7日内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物质平衡线高度(ELA)指山体冰川年物质积累与损耗相等处的海拔高度。当山体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Ht)与ELA的差值(H)较小时,表明ELA处附近有利于冰川积累。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发育有众多冰川,下表示意青藏高原东部发育有冰川的主要山地机关数据。贡嘎山为海洋性冰川(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其不同坡向水汽来源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项目坡向最高峰海拔(m)Ht(m)ELA(m)H(m)
布尔汗布达山北坡61785320523189
南坡5390530585
拉脊山-48814857479364
贡嘎山东坡75564894487816
西坡5114508529

1.从ELA角度考虑,下列山地冰川规模最大的是(     
A.布尔汗布达山北坡B.贡嘎山西坡C.布尔汗布达山南坡D.拉脊山
2.贡嘎山东坡H最小,最可能是贡嘎山东坡该海拔处(     
A.坡度较小B.降水较少C.气温较高D.风力较大
3.贡嘎山东坡、西坡水汽分别来源于(     
A.西南季风、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南季风、西南季风D.西南季风、东北季风

4 . 湖水冻结和融化的时间称为湖冰物侯,受气温、湖泊形态、风等气象、地貌和水文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的冰封期在1月中旬开始,5月初结束。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湖泊与中—南部的湖泊相比结冰时间早,融化时间晚。下图分别示意某年1月25日和4月6日纳木错上的湖冰覆盖情况,黑色的部分是水,白色的部分是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纳木错的推测正确的是(     
A.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B.湖水深度东部大于西部
C.湖冰厚度南部大于北部D.湖冰物候东西部差异小
2.近年来纳木错结冰期越来越晚,融冰期越来越早,导致纳木错湖冰物候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温度B.湖泊形态C.地下径流D.生物循环
3.伴随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变化,高原内陆湖泊(     
A.矿化度越来越高B.流域面积会变大
C.入湖径流量变小D.生物多样性变化
2024-05-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地理试题(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莫诺纳湖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区,平均湖深22米。每年冬春季,莫诺纳湖都要经历一次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事件。据研究,莫诺纳湖冬季存在盐径流注入,与周边水体混合慢,近年来盐径流含盐量不断增加。下图示意20201~5月莫诺纳湖底表层湖水水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莫诺纳湖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湖面结冰②径流减少③气候回暖④大风天气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未来冬季盐径流含盐量继续不断增加,整体上会使得莫诺纳湖(     
A.湖泊咸淡性质转变B.水温分异时间缩短
C.底层水温提前骤升D.底层水温骤升放缓
2024-04-30更新 | 56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6 . 黑颈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每年10月中下旬,黑颈鹤结群飞至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越冬,南木临县湘河下游地区(下图)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场所。黑颈鹤在湘河下游的夜宿地主要分布于河口区域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域,水深不超过30厘米。完成下面小题。

1.湘河下游地区成为黑颈鹤重要越冬场所的自然条件是(     
A.黑颈鹤不喜高温,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气候条件适宜
B.湘河下游水源丰富,有充足的食物
C.湘河下游水域较浅,适宜黑颈鹤生存
D.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干扰弱,少天敌
2.黑颈鹤夜宿地选择在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夜间水域降温幅度小,温度相对适宜
②四周环水便于夜间觅食
③黑颈鹤不善游泳,浅水区较安全
④河道隔离有效减少天敌威胁和人类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4-24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7 . 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了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某年段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幅统计图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A.降水量潜在蒸散量风速B.风速潜在蒸散量降水量
C.潜在蒸散量风速降水量D.风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
2.该年段内,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A.春季风速B.夏季降水量C.秋季风速D.冬季降水量
3.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B.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
C.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D.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2024-04-24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地年降水量约480毫米,仅有冷暖两季,冷季平均气温约-10℃,暖季平均气温约10℃,植被以灌丛为主。灌丛在生长季表现为碳汇,在非生长季表现为碳源。下图示意该地灌丛生长季月平均二氧化碳通量(正值表示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平均二氧化碳通量由光合固碳和呼吸作用共同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光合固碳速率最快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
2.影响灌丛生长季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分D.风速
2024-04-23更新 | 31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多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联考地理试题

9 . 梭梭是我国固沙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为适应自然环境,梭梭叶片退化,幼茎呈绿色,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中,流沙经常将凋落物掩埋,形成与裸露地表凋落物不同的分解环境。下图示意该沙漠腹地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地下10cm)条件下梭梭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完成下面小题。

1.梭梭凋落物主要为枝条,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该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多大风B.沙地广C.气温低D.气候干旱
2.造成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条件下梭梭凋落物质量损失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速
3.在干旱区,沙埋凋落物可以改善干旱区土壤(     
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厚度
2024-04-20更新 | 39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10 . 下图是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组科考站,生物考察的位置条件最好的是(     
A.长城站,中山站B.昆仑站,泰山站C.泰山站,秦岭站D.昆仑站,秦岭站
2.昆仑站年平均气温低于南极点,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拔高度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3.7月份南极点与南极洲周边海域之间的热量输送情况是(     
A.近地面:南极点向海域输送B.近地面:海域向南极点输送
C.高空:南极点向海域输送D.高空:海域向南极点输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