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1 . 每年8-9月,是新疆胡杨树种子成熟的时节,彼时枝头上挂满了具有坚硬外壳的种子,其外侧雪白蓬松,带有冠毛。下面为新疆胡杨树生长的局部区域地图。据统计,胡杨林的密度在沙雅县、新和县比塔里木河沿岸小得多。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可知,胡杨林(     
A.喜阴B.耐涝C.耐盐碱D.生命脆弱
2.沙雅县、新和县胡杨林密度比塔里木河沿岸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沙雅县、新和县的土壤颗粒较大②塔里木河沿岸地下水埋藏浅
③沙雅县、新和县的水质含盐量较低④塔里木河沿岸降水较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有人认为,新疆胡杨树种子成熟时节也是塔里木河沿岸胡杨繁育最好的时节。其理由最可能是(     
A.动物啃食活动减少B.冰雪融水量大C.气温逐渐升高D.植被覆盖度增加
2024-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地理试题

2 . 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南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海拔14401900m,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植被基本由1980年以来人工种植的云南松纯林、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混交林构成,优势树种为云南松、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栋。下图示意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松混交林土壤含水率(     
A.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B.随深度增加旱雨季差异增加
C.深层土壤与纯林差异小D.旱雨季的变化幅度比纯林小
2.形成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B.植被类型
C.岩石性状D.土壤性质
3.云南松的特点为(     
①喜光②根深③耐旱④耐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苏宏图盆地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晚第四纪期间形成了统一的古大湖水系,后因气候变化,湖水干酒,留下沙地和盐结壳。苏宏图盆地内发育了多座沙丘,沙丘单体规模较小,位置和形态较为稳定。下图示意苏宏图盆地沙丘分布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苏宏图盆地内沙丘皆分布在甲地,主要原因是甲地(     

①风速较大②降水较少③地势低平④沙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苏宏图盆地内沙丘单体规模小,且位置和形态较稳定,最可能是因为(     
A.沙面盐壳较厚B.地下水丰富C.沙丘含水量高D.植被覆盖多
2024-0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4 . 冰湖是指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极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气温上升,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这种湖水因动力下沉称为湖水日垂直流。下图为珠峰地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对比图(虚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A.5100~5200mB.5300~5400mC.5500~5600mD.5800~5900m
2.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响,冰湖深层湖水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地方时(     
A.5:30~6:30B.11:00~12:00C.14:00~16:00D.20:00~22:00
3.图示状况发生可能导致珠峰地区(     
A.冰蚀作用增强B.冰湖溃坝增多C.地震灾害频发D.冰湖生物减少
2024-01-21更新 | 29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届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序号①~④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A.草原-雨林-阔叶林-针叶林B.雨林-阔叶林-草原-针叶林
C.针叶林-阔叶林-雨林-草原D.雨林-针叶林-草原-阔叶林
2024-01-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图为1979~2022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北极9月海冰范围(     
A.波动下降B.匀速下降
C.1995年前均大于常年平均值D.2015年后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2.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北冰洋海水盐度降低B.洋面风浪大幅度减弱
C.北冰洋海水的密度增大D.进入北冰洋的暖流增强
3.图示时期海冰范围变化对北极的影响是(     
A.利于建设更多晒盐场B.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多
C.利于北极航线的开辟D.北极熊栖息地的范围扩大
2024-01-19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7 . 为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晋西北黄土区选择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侧柏、油松、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测得人工林生长季(4-10月)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图)。研究发现,人工林浅层(0-100cm)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典型人工林生长季土壤含水量(     
A.和降水量的变化一致B.均只有一次增减变化
C.生长季末期小于初期D.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
2.与人工林浅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大无关的是(     
A.降水量B.蒸发量C.植被D.基岩
3.若仅考虑植被类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该地优先选择的人工林类型是(     
A.刺槐B.侧柏C.刺槐一侧柏D.刺槐一油松
2024-01-18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8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区域性特征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B.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D.西太平洋海域气流下沉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下列可能性较大的是(     
A.东非高原降水增多B.秘鲁渔场产量大幅增长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频发D.印度尼西亚严重干旱
2024-01-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9 . 图为自然环境中的碳的生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A.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C.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限于大气圈内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2024-01-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1210年前后,长白山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毁灭了原来的植被,造成大面积裸地。据考察,东坡的火山灰厚度最大。火山灰土孔隙度高,质地较粗,易受侵蚀。与其他坡向相比较,东坡的植被、土壤恢复较慢。长白落叶松(针叶林)是长白山东坡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直到公元1710年前后才得以建群并发育至今。图表示现在长白山北坡、东坡植被垂直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东坡火山灰厚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坡度B.年降水量
C.喷发时的风向D.距火山口远近
2.公元1210年~1710年间,长白山东坡植被、土壤恢复较慢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不稳定B.降水量较小
C.大风频率高D.火山灰深厚
3.受自然演化规律影响,东坡山麓地带的针叶林将演替为(     
A.灌丛B.阔叶林C.苔原D.岳桦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