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6 道试题

1 .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上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

   
   
1.下列对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差异及主要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能力强
B.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
C.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能力强
D.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
2.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泥石流现象多发,产生泥石流的松散物质主要来源于(     
A.当地地震多发,岩石断裂发育形成B.季节性干旱气候,风力堆积作用强
C.季节性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D.夏季冰川融水多,携带能力强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使青藏高原西南部形成丰富的降水B.推动气候带、生物带北移
C.加大了南北自然带的明显差异D.利于青藏高原物资通过水运出口南亚

2 . 黄河流域人均河川径流量473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影响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SWA)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图为1986—2019年各影响要素对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趋势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释:其他因素包括修建水库和淤地坝、引水灌溉、工业和生活供水等。

1.根据各影响要素对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趋势的影响,可推测出1986~2019年黄河流域(     
A.平均降水量增加B.平均温度升高
C.植被覆盖率增加D.水土流失严重化
2.相比黄河子流域区,主河道区(     
A.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明显大于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减小作用
B.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增加作用明显大于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减小作用
C.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减小作用明显大于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增加作用
D.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减小作用明显大于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
3.为增加黄河流域SWA,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人工降水B.修筑水库
C.南水北调D.植树种草
2022-12-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在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间的互馈作用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土壤特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径流减少,增加了地下水
B.②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
C.③植被群落覆盖度高,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D.④地形种类多,利于多种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
2.根据整体性原理,推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土壤含水量下降②沙土的比重上升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植物群落变稀疏⑤草类的比重上升⑥灌木的比重上升
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4 . 渠道化是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即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和加宽挖深,以此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位于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基西米河,1962-1971年实施了河流渠道化工程(下图),并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提高了河道的防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976年开始进行河道的恢复,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完成下面小题。



1.基西米河渠道化给当地带来的好处是(     
A.提升洪水的排泄能力B.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C.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D.净化流域的地下水质
2.基西米河渠道化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A.土壤板结变硬B.生产用水紧张C.湿地面积减少D.风沙危害加剧
3.基西米河河道恢复自然面貌后(     
A.水流速度变缓,自净能力增强B.河道加宽加深,通航能力提高
C.河流落差增大,水能开发便利D.流域降水减少,土壤干旱缺水
2023-12-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样卷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简图,下右图为焚风形成示意图。焚风,是指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研究发现,冬季,图中甲山脉的东坡焚风多发,且夜晚发生频次高于白天。


材料二:近年来,素有“煤都”之称的大同市聚焦“双碳”目标,在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基础上,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并推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1)描述甲山脉的地理分界线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石家庄冬季夜晚焚风现象显著的原因。
(3)从地形和植被角度,说明石家庄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4)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本地和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
2022-08-02更新 | 47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为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土壤剖面采样调查,研究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高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图为两地的景观图片。


材料三:2021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力”。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了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cm的砂石层覆盖,可以防止土壤盐碱化。


(1)图中甲、乙、丙三种土壤剖面,对应干旱气候的是____;从土壤有机质积累条件考虑,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____(甲/乙/丙)土壤最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图中说明____是影响土壤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其残体为土壤提供____;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又会转化为____及简单的无机物。
(3)图中内蒙古高原的植被主要为____。与同纬度的内蒙古高原相比,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偏高,试从气候、生物两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有________
(4)分析西北地区砂田能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原因。____
2022-01-21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龙卷风在美国多发于中部地区的春季,但在2021年的冬季(12月10日),下图示地区遭遇了30多场龙卷风袭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龙卷风发生频率东、西部低于中部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洋气团影响,温度低B.海拔高,温度低
C.地形限制了冷暖气团相遇D.地势起伏大,不易形成对流
2.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为(     
①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 ②平原南北延伸,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③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交汇频繁 ④春季蒸发量大,水汽供应充足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推测本次龙卷风在冬季集中出现的原因为(     
A.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B.极地冷气团势力增强
C.南部暖湿气团大规模北进D.极地气团变性导致对流旺盛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_______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_______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______,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______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18-04-13更新 | 502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9 . 北半球的极寒之地不在极地而在奥伊米亚康。该地位于俄罗斯东部的山间盆地,最冷月月均温-50.1℃,永久冻土广布,有北半球“寒极村”之称,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只有6—8月月均温度在10℃以上。当地居民主要以驯鹿、鱼以及马肉为主食,饮用水主要靠温泉,所住的房屋(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下图示意奥伊米亚康村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极寒村”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B.受极地东风影响,冬季寒冷
C.盆地地形保温作用差
D.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堆积
2.奥伊米亚康村极寒的气候对当地影响是
A.无霜期短,农作物品质高
B.交通不便,以雪橇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C.输水管道多埋于地下,以便保温
D.人们喜食鱼、驯鹿等肉类食品,利于御寒
3.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对此的看法正确的是
A.特有的民族风情B.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C.室内外温差造成冻土的冻融不均D.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23-24高三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礁体是人为放置在海底、模拟天然礁石的结构物,由于其突出于海床表面,会导致原有的平稳流场发生扰动,礁体附近的海洋环境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人工礁体对鱼群的增殖和聚集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生态效应、流场效应和遮蔽效应实现的,同时,人工鱼礁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海洋赤潮等发生的频率。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早期放置的轮胎礁,由于时间过长,捆绑轮胎的尼龙绳或钢带在海水中逐渐失效,生态效益逐渐减小,至今为止,还有超半数的废弃轮胎在海底等待被打捞上岸。左图示意海底人工礁体,右图为轮胎礁打捞图。



(1)结合人工礁体对水流的影响分析其对鱼群的增殖作用。
(2)简述人工鱼礁如何改善水质。
(3)简述佛罗里达州东海岸轮胎礁的尼龙绳或钢带失效可导致哪些生态效益减小。
(4)基于美国拆除轮胎礁现象,推测我国人工鱼礁的研究方向。
2023-12-16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