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距今20-200万年前的成湖初期,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由于外泄通道堵塞,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并形成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原为湖泊的一部分,后分离出来独立成湖,部分还有地下水与母湖相通)。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日月山的隆起使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从水循环与水平衡的角度,阐述内陆湖泊面积变化的原理。
(4)根据近年湖泊面积的变化,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2023-01-16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2 . 陆地冰川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面图甲示意欧洲东部三次冰期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图乙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所示三次冰期,与图乙中海岸线a、b、c所处时期依次对应的是(  )
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2.图乙中的P处在不同时期海岸线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处(  )
A.抗海浪侵蚀能力强B.位于海拔较高的陡崖处
C.位于泥沙淤积严重的河流入海口D.内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3.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是砂岩、页岩、石灰岩。若图乙中海岸线a、b、c发生的时间是按从早到晚依次出现的,则Q处的地质剖面图是(  )
A.AB.BC.CD.D

3 .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对气候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的量度,国际上一般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表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受风力、降水、地形、温度和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数越大,代表风力侵蚀程度越大。下图示意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平均月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雅鲁藏布江流域(     
A.3月风力最大B.9月风力大小为0
C.夏季风力侵蚀最弱D.冬季风力侵蚀最强
2.近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变大趋势, 最有可能是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     
A.夏季降水量减少B.年平均风力增强
C.地形坡度变化D.植被遭到破坏
3.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上升会(     
A.加剧当地石漠化B.增加河流含沙量
C.增加生物多样性D.导致空气湿度上升
2023-01-22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夹峙,被称为世界“旱极”,当地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仅24℃,成群的企鹅在这里生活,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景观。沙漠靠海岸附近时常会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云雾,当地人称为“卡门却加雾”,这种浓雾永远徘徊在低空,既不能变成降雨落到地面,也很难跨过距海1000米左右的海岸山脉,进入阿塔卡马沙漠腹地。智利的研究员从沙漠仙人掌的生存方式获得灵感,发明一种以网捕雾的方法,即在一张大网上布置许多极为细小的网眼,雾穿过网眼时可以凝结成水滴,再通过大网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阿塔卡马盐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的原因。
(3)分析沙漠滨海地区多“卡门却加雾”,但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
(4)说明阿塔卡马沿海沙漠村庄采用“以网捕雾”对当地居民的主要意义。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饮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多天。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每年的6-8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分析大钦岛多大风天气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坦沙滩相比,分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2022-02-24更新 | 525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2019年9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压砂种地是来自民间的一项农业抗旱技术,即在地表铺垫一层砂石,从2004年起,中卫市以政府补贴方式强力推广这项技术。中卫市香山乡位于中卫市南部山区,香山农民四处拓荒压砂,大片荒漠化土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瓜田。这种从石缝中长出来的西瓜皮脆、瓤沙、含糖高,同时吸收了砂石里的微量元素硒,很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进而催生了独具特色的硒砂瓜产业。香山地区现有压砂田108万亩,过去大部分属于荒漠,几乎寸草不生。如今压砂种瓜,年亩均产值可达800元以上,而且地里春夏秋三季有绿,生态效益明显。下图示意黄河部分河段水系分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卫市发展西瓜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中卫市压砂田种西瓜可取得哪些生态效益?
(3)简析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4)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请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简述增大黄河流域入海水量的措施?

7 . 秦岭北麓的华山气候多变,常形成云顶较平、面积较大、可观赏的云海,其形成与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下图示意1981-2010年华山云海频次与云顶高度的月平均分布。云顶高度是云海顶部与华山气象站(海拔2065m)的相对垂直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赏云海应远眺俯视。10月,爬山者既节约体力又能观赏云海的海拔位置是
A.1400mB.1600mC.1800D.2000m
2.稳定的天气状况有利于云海持久发展。推测云海易形成的时间及气压状况是
A.降水前一天,低压控制B.降水后一天,低压控制
C.降水前一天,高压控制D.降水后一天,高压控制
3.某摄影团队欲在华山进行为期10天的云海拍摄,宜选择的月份是
A.3月B.5月C.8月D.11月
2020-05-12更新 | 104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A河流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2022-10-15更新 | 52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在这里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说出历史上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0 . 潜在蒸发量与降水量共同决定区域干湿状况,并且是估算生态需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关键因素。区域内的农业水平与气温、土壤、降水等因素息息相关。下图示意东欧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自然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草原带--落叶林带B.落叶林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C.针叶林带--落叶林带--草原带D.草原带--针叶林带--落叶林带
2.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深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距海远近②地形③气候④有机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图中a线所表示的最可能是(     
A.冻土深度B.地下水位C.土壤盐分D.植被密度
2021-12-24更新 | 56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年全国2文综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