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 (26°54′N,98°52′E) 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A.雨水丰富B.闷热潮湿
C.岩层破碎D.坡面较陡
2.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晴天较多,利于施工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3.北京时间12∶00时,被阳光照射的木桩影子指向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D.正北方向

2 .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23-11-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0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概括该岛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该岛国地理位置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2018-06-26更新 | 830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9-20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类型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该植被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亚马孙雨林D.东非高原
2021-02-02更新 | 351次组卷 | 17卷引用:2.3.1 生物圈与植被 练习题(鲁教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下图为华北传统民居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所示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隆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读图和材料,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并简单说明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并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人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6 . 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2019-09-06更新 | 678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上图)。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2016-11-26更新 | 1818次组卷 | 8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地理(海南卷)

9 . 川西云杉林是青藏高原海拔分布最高的树种,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科学家们通过比较该树种不同海拔、树龄、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变化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研究显示,两个时期相比(下表),2006+2010年,该树种的生物量增加,短期(0--20年)和中期(30-50年)幼龄树生物量增加最多,长期则为中龄树生物量增加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10年气温平均升高

10年降水平均增加

1970~2005

0.2

46.6mm

2006~2010

0.5

4.5mm

1.从表格数据判断,2006-201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2.中、短期川西云杉幼龄树生物量的增加最多,其生物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应是(     
A.土壤B.光照C.温度D.水分
3.推测2006--2010年,相同树龄的川西云杉林生物量的增加(     
A.高海拔区最多B.中海拔区最多C.低海拔区最多D.各海拔大致相同
10 .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这座由砂岩构成的“餐桌”上为一片荒芜的戈壁滩,而它中部的洼地却植被茂密,下图示意桌山及其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桌山顶部荒芜的戈壁滩与植被茂密的洼地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海拔高度C.水分D.海陆位置
2.攀登桌山,沿途可以看到
常绿树种郁郁葱葱②成群羚羊在林中漫步③岩石层理构造显著④成片的苹果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开普敦半岛
A.夏季炎热多雨B.沿岸渔业资源极为丰富
C.水能资源丰富D.夏季沿海地区风浪较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