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土壤变化B.降水变化C.气温变化D.坡度变化
2.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蒸发条件

2 .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读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
A.气候垂直分异更明显B.坡面面积较小
C.常绿阔叶林分布广D.黄土厚度较薄
2.关于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叙述错误的是
A.呈单峰曲线变化
B.海拔20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
C.海拔13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土层厚,水分过多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3 . 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
A.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
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D.降水充沛
2.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
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
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D.太阳直射,光照强
3.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

4 . 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与新西兰总理共同为中国伊利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揭牌。新西兰南岛高山顶部终年积雪,山间多冰川,西南端有典型的峡湾海岸。读新西兰南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南岛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缓东陡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热
C.常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西多东少
D.东部河流较西部流速慢,结冰期长
2.形成西南部峡湾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
2020-10-01更新 | 495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12月)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属半农半牧区,境内多山地、高原,全州草地占所辖面积的40%,其羊毛产量在四川名列第一。彝族人有养绵羊的习惯,然而绵羊怕热不怕冷,所以居住在河谷地带的彝族人,只好采取了“托养避暑”的办法来养绵羊,即夏天的时候,居住在河谷地带的彝族人出钱委托居住在高山地区的彝族人代养。大凉山地区的彝族人传统服装都是利用羊毛为原材料。凉山彝族人的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绵羊的养殖量、存栏量都在不断上升,羊毛的产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原毛的商品率却极低,当地的绵羊养殖户外卖的羊毛大多都是销售给羊毛贩子。每年有大量外地羊毛作为当毛纺企业的原材料进入梁山毛纺织行业中。下图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位置。



(1)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草地占地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说明高山彝族人和河谷彝族人采用“托养避暑”的办法养绵羊来实现互利互惠的原因。
(3)说明梁山彝族自治州绵阳羊毛商品率低的原因
(4)有人建议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力发展毛纺产业来实现脱贫致富,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6 .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B.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2.右图是该岛气候资料图,判断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B.4~5月C.6~7月D.9~10月
2022-06-02更新 | 19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7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2.R河段   (  )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2016-11-26更新 | 1291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面小问题。
1.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                 ②纬度低,热量充足   
③湖泊海拔高,冷空气不易爬升   ④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A.地形B.湖泊分布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3.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A.火山口积水B.冰川侵蚀C.河道淤塞变迁D.构造陷落

9 . 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生产功能B.呼吸作用
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
2.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
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0 . 温带雨林是地球上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的针叶树或阔叶树森林。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温带雨林在不少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在岛的西部多雨区,年降水量在2000—3600毫米之间,发育着世界最完整且未被破坏的原始温带雨林,树种以桉树和山毛榉为主。图为塔斯马尼亚岛示意图。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温带雨林多分布在该岛西部的原因是
A.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西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
C.位于西北风迎风坡降水多D.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强烈
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
A.生物多样性丰富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破坏后难以恢复D.植物空间竞争激烈
3.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区
A.生长有古老树种B.树木普遍粗壮矮小
C.以针叶林为主D.枝繁叶茂树种丰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