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哈拉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湖区人烟稀少,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冬春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H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湖中有鸥、野鸭和鱼类等。


(1)简述哈拉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
(2)判断哈拉湖主要补给水源是来自南侧河流还是北侧河流并分析原因。
(3)简述哈拉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1-09-29更新 | 81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联合考试地理试题(B)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拉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图1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国A地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长短,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为保障身体健康,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
2021-12-16更新 | 729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3 . 双峰林场位于张广才岭东南坡海拔1200米处,北高南低。这里雪期长达7个月,每年冬季,蓬松的新雪在屋顶和物品上堆积,形成了深达2米的积雪,景观奇特,被称为“中国第一雪乡”。下图示意“双峰林场位置及冬季雪景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双峰林场积雪深厚的主要原因有
①位于山地背风坡,风速小          
②位于冬季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④靠近河流,水汽充足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近年来,人们发现双峰林场北部的房屋积雪比之前薄,原因可能是
A.蒙古高压变弱B.全球气候变暖
C.周边森林破坏D.大气污染加剧
4 .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吉林B.宁夏C.浙江D.海南
2.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
A.ⅠB.ⅡC.ⅢD.Ⅳ
3.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
2020-02-11更新 | 93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2)试分析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01-06更新 | 499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高温多雨且土壤贫瘠
8 . 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2)说明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
(3)指出甲、乙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
2021-01-01更新 | 59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
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
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
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     
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
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
2020-10-21更新 | 1085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了约3米,但从2005年开始,受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的影响,导致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近14年间上升了2.37来。如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1)分析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2)推测2005年后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3)分析青海湖面积扩大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影响
2020-12-13更新 | 111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新高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