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4 道试题

1 . 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左图)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右图): 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该盐沼
①海拔超过4000米 ②位于高山间盆地 ③属热带草原气候 ④年内有积水季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
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
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
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
3.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
A.暴雪B.强风C.低温D.太阳辐射
2017-08-07更新 | 570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海南卷)

2 . 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河水侵蚀B.海浪侵蚀C.海水堆积D.潮汐堆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3 . 自第四纪末次冰期开始,“劳伦冰原”覆盖了北美洲的大片土地,约两万年前,其覆盖区域达到极盛,南缘延伸到40°N附近。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冰原消长进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冰川的消长速度并不固定。调查发现五大湖以南的冰碛物山丘不仅大致平行,而且走势与湖岸一致。下图示意“劳伦冰原”不同时期的边界(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劳伦冰原”的整体后退方向是(     
A.西南B.西北C.东北D.东南
2.在平行的冰碛物山丘形成的过程中,冰原位置(     
A.向西南退B.相对稳定C.向北退缩D.向南前进
3.图示冰原消退过程中,冰川融水(     
A.全部向北退去并随冰原进入海洋B.被冰原和冰碛物困在低地形成湖泊
C.因南部无阻挡而顺河谷向南流走D.经由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流向海洋
2022-12-20更新 | 1135次组卷 | 7卷引用:2018届湖北省麻城中学高考模拟(三)地理试题

4 . 地表蒸散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下图为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季节分配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林地海拔低于草地B.林地温度低于草地
C.林地降水少于草地D.林地风速大于草地
2.影响该流域内8月草地地表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坡向C.天气D.风速
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该数据最可能用于(     
A.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B.提取各流域内土壤肥力的变化数据
C.掌握各流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D.摸清各流域内水循环的动态变化状况
2022-02-15更新 | 63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0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简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垭口处沙丘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所起的作用
(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2023-04-24更新 | 539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3)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2022-02-13更新 | 114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1月9日 《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



(1)指出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条件。
(2)从地貌、气候、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的影响。
(3)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
2022-01-16更新 | 6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新高考浙江地理高考真题(非选择部分)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2.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2018-01-26更新 | 3688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2010高三·浙江温州·学业考试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
2021-05-10更新 | 1697次组卷 | 75卷引用:温州市白鹿外国语高级中学2010年第二次高中会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二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


(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
(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3)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10-17更新 | 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