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西向铁路修路成本较高;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 250mm,南部不足200mm。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该州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

材料三 作为世界遗产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以山谷、瀑布、内湖、冰山、冰碛闻名于世,有罕见的由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浮雕以及许多稀有的动植物。


(1)据图分析美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
(2)分析美国五大湖地区乳畜业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北水南调工程对北部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4)说明海岸山脉的内力作用成因,简述该地应对地质灾害的共同措施。
(5)分析该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自身条件。
2018-11-05更新 | 3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北美—美国

2 .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都较快
C.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差D.水分条件差
3.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2017-04-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植被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分析植被物候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气候变化分析而且对于准确评估植被生长趋势、生产力以及全球碳收支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中国东北森林关键物候期中春季返青期和秋季落叶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A.温度B.降水C.风力D.日照
2.随着全球变暖,东北森林不同树种的春季物候(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期等)、秋季物候(脱落末期)、生长期产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春季物候提前B.生长期缩短C.秋季物候延迟D.生长期延长
3.图中乙地原始森林比甲地原始森林茂密,主要的影响因素(     
A.地形B.气温C.降水D.土壤
2020-10-21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质检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归一化植被指数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表征植被状况的指标。它与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土地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图是世界某区域2000-201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各月多年平均值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格陵兰岛北部B.朝鲜半岛北部
C.新西兰的北岛D.中南半岛南部
2.影响该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D.人类活动
3.研究该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     
A.物种丰富程度B.大气污染程度
C.生态环境演化D.地形起伏状况
2020-09-18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东南沿海某区域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①地为迎风坡,降水丰富B.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
C.矿区地势低洼D.城市均沿河分布
2.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
B.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弱
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
D.近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泥沙沉积
6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2.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lC.全年P<1D.全年P>l
2018-08-0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7 .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人民。位于尼罗河干流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对埃及的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下图示意埃及河流、城市、铁路线分布。

(1)描述埃及城市空间分布特征。
(2)简述尼罗河为埃及种植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3)简述阿斯旺大坝对尼罗河入海口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9 . 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 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 11~12 题。

1.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2.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和地势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C.地势和生物量D.生物量和降雨量

10 .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
A.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B.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D.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气候变冷”的过程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