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读“某国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多为平原B.城市都分布在石油产地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河流众多,水资源充足
2.图中卡维尔盐沼的成因有(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②多外流河
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④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10-21更新 | 40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技术

2 .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谷地迄今尚未发现地热活动。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如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远高于0℃,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2.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论正确的是(  )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该地多为V形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2019-10-03更新 | 1016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某研学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下图)。



(1)研学小组采集土壤标本运用相关器材分析土壤成分,发现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特别丰富。联系该地气候条件,分析成因。
(2)研学小组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气温及地温,发现其日变化明显。分析该现象的成因。
2020-08-17更新 | 541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2.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粪、鸟类残体D.珊瑚、贝壳碎屑
2020-11-29更新 | 732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卷提升篇)-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10-11高一下·吉林·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2020-04-21更新 | 564次组卷 | 31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6 .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 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问题。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
2020-07-23更新 | 739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要素。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读图,判断I、Ⅱ、Ⅲ、IV分别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造成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土壤盐碱化加剧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3.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由气候、水、地形、植物、建筑和土壤等组成
B.岩石圈与大气圈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都是独立发展的
C.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纽带
D.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8 . 读“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②植被遭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③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该图反映了(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0-10-12更新 | 655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当地政府为了治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积极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和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实验表明,植被除了能增加土壤水分外,也能通过根吸收土壤水分,供植物蒸腾而消耗土壤水分。图甲为人工油松林地、人工刺槐林地、天然次生林地根系密度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0~30cm)变化图,图乙为人工油松林地、人工刺槐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随深度变化图。



(1)分析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2)说出土壤含水量与土层根系密度的相关性,并解释其原因。
(3)比较人工林地与天然次生林地在深层(大于70cm)土壤含水量大小的差异,并推测其原因。
(4)为了减少深层土壤含水量的消耗,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恢复该地区的植被。
2020-05-14更新 | 56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 地球上的土壤(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0 . 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100平方米,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素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米至10米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     
A.利用海水淡化水B.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就近利用海水
2.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     
①海上风浪小②昼夜温差大③光照充足④陆地水资源短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3-01-29更新 | 149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测试2(鲁教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