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100多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河湖众多,植物繁盛。青藏地块的大幅度隆起改变了塔里木盆地大气环流的格局,气候渐趋干燥。大约在1万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基本形成。近年,某科考队来到沙漠腹地对古城和古河道遗址进行考察,认为古河道是河流他移或断流后被废弃形成的。下图为塔里木盆地中现在城镇和古城遗址分布图。



(1)指出青藏地块隆起后该区域大气环流的变化及其影响。
(2)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存在古河道的原因。
(3)根据图中古城所处的位置,推测其衰落的原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其中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为2001-2017年汉江上游地区不同季节的NDVI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对应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B.春季冬季秋季夏季
C.秋季春季夏季冬季D.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2.推测近年来汉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     
A.春季降水显著减少B.夏季气温显著升高
C.秋季降水显著减少D.冬季气温显著升高
2021-03-12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上游是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每年5~9月以降雨为主,称之为暖季,每年10月~次年4月以降雪为主,称之为冷季。随着河谷内经济的发展,有专家提议在雅马渡水文站上游1.3千米处修建雅马渡水坝,以有效发挥上游已建成水库的综合效益。下图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


(1)描述伊犁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2)分析伊犁河上游支流主要分布在北岸的原因。
(3)修建雅马渡水坝的提议遭到了各界的质疑,请推测质疑的理由。
2021-03-11更新 | 72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三3月尖子生抽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龙江中下游某支流河道河曲发育,曲折易变,多牛轭湖。下图为“黑龙江中下游某支流局部河段遥感影像”。


(1)描述图示河段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以前人们在河漫滩修筑沿河防洪堤坝、开垦湿地,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人们纷纷退耕还湿。与之前的开垦阶段相比,退耕还湿对河漫滩地区及其下游河段自然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3)请为该地区湿地开发方向,提几点建议。
2021-03-10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双基测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独木成林”而闻名的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A.树冠广展,树根深B.树冠广展、树根浅
C.树冠扁窄、树根浅D.树冠扁窄、树根深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是一个由石灰岩构成的上升台地,平均海拔约为35米。半岛上湖泊湿地众多,最大的湖泊是奥基乔比湖,湖水主要来自北部基西米河的注入,后开挖出很多入海通道。佛罗里达半岛年平均降水量达1300mm,6-10月风暴潮多发,但是发生洪涝的次数较少。下图为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湖泊湿地分布图。

(1)说明佛罗里达半岛众多湖泊湿地的成因。
(2)分析佛罗里达半岛发生洪涝次数较少的原因。
(3)简述开挖入海通道对改善奥基乔比湖环境的作用。
2021-03-07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东南合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地理质量试题

7 .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等省均有红树林的分布。下图为某地河口地区的红树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红树林的植物特征及其对应的生存环境特征搭配不正确的是(     
A.支柱根——海风、海浪大B.呼吸根——潮汐现象
C.可排盐分的腺体——高盐D.胎生——多台风
2.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捕碳能手”、“鸟类天堂”、“鱼虾家园”、“海水净化器”,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功能的是(     
A.保护海岸B.维持生物多样性C.提供木材D.净化海水
2021-03-03更新 | 12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雨屏带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交会地带,由于地势陡升,冷热气流往往形成上百公里的锋面,导致雨雾多发。这里是气象学家、博物学家、地理学家研究的热点地区。每年5~10月,受集中在这里的西南低涡(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700或者750百帕等压面的气旋性环流)影响,以及9~11月冷暖气流相遇,造成特大降雨量。2020年8月11日~8月18日该地历史性的暴雨使乐山大佛遭遇千年不遇的洪水,借机"洗脚"。该地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珍稀动植物200多种,堪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热点地区。该地还是农耕文化和高原游牧文化的分割带。下图为华西雨屏带位置图。



(1)说明乐山民间所说的"大佛洗脚,乐山跑不脱"的地理现象。
(2)分析华西雨屏带地区的山林被誉为"孕育生命的秘密伊甸园"的原因。
(3)简述华西雨屏带两侧东耕西牧区位条件。
2021-03-0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差异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D.热量条件不同
2.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降水充沛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D.气候干旱
3.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A.储水B.防风C.给养D.隔热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2021-02-19更新 | 4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辽西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