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等省均有红树林的分布。下图为某地河口地区的红树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红树林的植物特征及其对应的生存环境特征搭配不正确的是(     
A.支柱根——海风、海浪大B.呼吸根——潮汐现象
C.可排盐分的腺体——高盐D.胎生——多台风
2.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捕碳能手”、“鸟类天堂”、“鱼虾家园”、“海水净化器”,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功能的是(     
A.保护海岸B.维持生物多样性C.提供木材D.净化海水
2021-03-03更新 | 12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差异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D.热量条件不同
2.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降水充沛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D.气候干旱
3.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A.储水B.防风C.给养D.隔热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2021-02-19更新 | 4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辽西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比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物物种丰富,河流众多。马格达莱纳河(图中R)是哥伦比亚的第一大河,也是该国主要的贸易水道,沿岸地区为重要的农耕区,城镇多,河道多急流浅难。该河手流发育在宽80km的断层谷地中,上游以山地降水为主,1~2月少雨,10~l1月多雨准游洞段含沙量较大。该河水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坝址难选,开发利用率很低,少有补电站T下图示意哥伦比亚地形及河流分布。

(1)简述哥伦比亚河流流向的特征。
(2)推测R河坝址难选的原因。
(3)说明哥伦比亚陆地物种资源丰富的原因。

5 . 我国某淡水湖湖区内洲滩广泛发育,植物面积季节变化明显。下图示意该湖区各月的多年平均植物面积和水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湖区光照和湖区降水量B.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
C.湖区气温和流域降水量D.湖区风力和植物类型
2.近年来该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该湖区(     
A.夏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
B.夏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
C.冬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
D.冬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
3.该湖区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6 . 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域下水,并投放来自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     
A.受洋流影响小B.海水温度高C.受海浪影响大D.海水盐度低
2.夏季,深海网箱调节方向和原因分别为(     
A.向上,降低水温B.向上,提升水温C.向下,降低水温D.向下,提升水温
3.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三文鱼品质好,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区(     
A.饵料来源丰富B.海水水质较好C.水域空间广阔D.海水密度较大
2021-01-25更新 | 807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域在53°N~73°N,105°E~130°E之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

(1)概括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
(2)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
(3)分析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
2021-01-25更新 | 9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距今20~200万年前的成湖初期,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湖,并形成尕海、洱海等多个子湖(原为湖泊的一郎分,后分离出来独立成湖,部分还有地下水与母湖相通)。

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年来最大值,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区域的水系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青海湖的影响。
(2)从水循环角度,阐述内陆湖泊面积变化的原理。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冬季受极地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大风,夏季较干燥。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价值很高。下面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1)分析亚速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推测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原因。
2021-01-2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