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8 道试题
2024高三·安徽·专题练习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冰厚度是湖泊在封冻期(开始冻结~完全消融)的重要物理参数,明晰其时空变化对于认识气候背景下的湖冰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域冬半年以偏西风为主,日均温低于0℃,湖泊东侧为浅水区,东西两侧冰厚差异明显。研究发现,每年3月中旬青海湖进入解冻期。近年来,该区域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引起湖泊面积、湖水浑浊度变化,从而影响湖冰封冻期的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2010年~2020年封冻期平均冰厚的空间差异及时间变化。


(1)指出青海湖东侧与西侧冰厚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3月份青海湖冰厚达到最大的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湖冰封冻期的变化及原因。
2024-03-25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安哥拉全年分干、湿两季。干季相对凉爽,西部沿海经常有很重的雾,被人们称为雾季20194~8月安哥拉西南部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

材料二安哥拉是一个富饶的国度,石油、天然气和铜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以公路运输为主。

材料三下图为非洲国家安哥拉简图。



(1)推断安哥拉主要的地势特征。
(2)分析安哥拉西部沿海出现“雾季”的原因。
(3)目前甲地的铜矿通过内河航运输送至沿海港口的较少,基本以公路运输为主,请说明原因。
2024-03-17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细胞携带的一类大分子,沉积物DNA被广泛用于气候变化、农牧活动及人地关系演变等研究。表土DNA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DNA浓度。地处青海湖盆地的布哈河流域,海拔高达3000m以上,各河段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以农耕和畜牧交互利用的方式为主。下图示意2021年布哈河干流表土的颗粒组成及DNA浓度。

(1)概括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
(2)与上游相比,中游表土DNA浓度高,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下游农耕活动对表土DNA浓度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50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滩砂是由波浪淘洗而成的沉积体,广泛发育于临近湖泊浅水的区域。20198月,某发现计划科考队赴我国青海湖沿MN一线进行了实地考察(图1),并在丙滩砂挖掘了AB两处剖面(图2)。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青海湖处于构造运动中,周围山地持续上升,气候由湿润转为半干旱。最新监测发现,近年来该地区气候有暖湿化趋势。



(1)描述考察区MN一线的剖面形态特征。
(2)说出甲、乙、丙三处滩砂的物质来源,并推测三处滩坝形成过程中湖平面升降的原因。
(3)若全球变暖使湖平面再度上升到古湖平面②的位置,预测甲、乙、丙三处滩砂规模的变化。
2024-03-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60.42%,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博斯腾湖流域内自古以来灌溉农业较发达,如今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近年来博斯腾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材料二塔里木河地处干旱区,沿河两岸生长着成片的胡杨林,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近几十年来,这里的灌溉面积增加了10倍以上。大西海子水库修成后,水库以下河段开始断流,绿色走廊不断萎缩,台特玛湖一度干涸。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简要说明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
(3)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大西海子水库给塔里木河下游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2024-03-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6 . 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南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海拔14401900m,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植被基本由1980年以来人工种植的云南松纯林、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混交林构成,优势树种为云南松、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栋。下图示意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松混交林土壤含水率(     
A.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B.随深度增加旱雨季差异增加
C.深层土壤与纯林差异小D.旱雨季的变化幅度比纯林小
2.形成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B.植被类型
C.岩石性状D.土壤性质
3.云南松的特点为(     
①喜光②根深③耐旱④耐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布苏湖位于我国辽宁省松辽沉降带中心。大布苏在蒙语中为盐碱之意。大布苏湖湖盆形成于早更新世末期,由风力吹蚀形成,之后形成大布苏湖。大布苏湖初为淡水湖,到全新世晚期湖水由淡水转为碱水。湖东岸有明显的两级阶地,阶地前沿高差约20m,阶地前沿形成奇特的狼牙坝地貌景观。湖中小岛泥淖遍布,人畜极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救。图左为大布苏湖位置图,图右为沿44.8°N所绘的大布苏湖区域地形剖面图。

(1)推测早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2)分析湖东岸阶地“狼牙坝”地貌的成因。
(3)推测大布苏湖是内流湖还是外流湖,并说明其中盐碱的来源。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边界层(图左)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图右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

(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
(3)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
2024-03-02更新 | 43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9 . 某校中学生赴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进行野外实习,重点考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下图为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及景区分布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考察和调研生物多样性。

同学们经调查了解到:神农架是我国中部的最高峰,山地南坡基带以常绿阔叶林带为主,北坡基带则以落叶阔叶林带为主。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6种,药用植物超过1800多种,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金丝猴主要分布区。

(1)说明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任务二 实地测量,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生态敏感性热敏感高敏感中敏感轻敏感不敏感
面积占比%6.049.2510.2773.301.14
地形高程/m2400-30002000-24001600-20001200-1600<1200
坡度/°45-9030-4525-3015-250-15

注: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它反映在同样干扰强度或外力作用下,各类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性的大小。

(2)绘制统计图,表现该地区生态敏感性的分类及面积比例。并据图表说出地形因素于生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任务三 调研保护管理措施。

(3)简述对生态极敏感和高敏感地区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2024-03-02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地理试题

10 . 某游客在兰萨罗特岛(下左图)旅游时发现这个小岛由黑色的火山岩、白色的小楼、绿色的仙人掌和蔚蓝色的大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并向南随手拍摄一张照片(下右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游客在该岛还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A.大树藤蔓缠绕B.岩溶地貌广布C.海面浓雾弥漫D.水田鳞次栉比
2.图3拍摄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A.1月B.7月C.9月D.3月
3.右图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最可能为(     
A.5时B.14时C.19时D.22时
2024-02-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