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简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垭口处沙丘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所起的作用
(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2023-04-24更新 | 53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月考(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含预测)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是(     
A.多年冻土厚度加大B.多年冻土面积缩小
C.多年冻土上限上升D.多年冻土下限下降
2.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可能会导致黄河源区(     
A.土壤肥力提高B.水源更加充足C.草地干化加重D.物种变得丰富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酸钙是石灰岩未固结前的形态,呈白色,且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因发育大规模洁白的崖壁而闻名。多佛尔白崖的碳酸钙沉积形成于温暖的白垩纪,海洋浮游生物的骨架碎屑演化形成疏松多孔、柔软脆弱的海相沉积碳酸钙,白崖海蚀后退速率快,且白崖表面状况利于光线的多次反射和散射。与一般的石灰岩崖壁相比,多佛尔白崖颜色更加洁白。受制于海陆分布等原因,中国东部有大量硬质石灰岩崖壁,却鲜有洁白崖面。下图示意多佛尔白崖的景观及位置。



(1)说明英国多佛尔白崖的形成过程。
(2)多佛尔白崖较一般石灰岩崖壁更加洁白,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推测中国东部鲜有碳酸钙白崖的原因。
(4)预测英吉利海峡白崖崖壁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水热条件适宜橡胶种植,热带季雨林是该地原始植被类型。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2000年以来,种植天然橡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橡胶林的水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3倍,土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53倍,人们称橡胶林为“绿色荒漠”。受多重因素影响,2014~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图为西双版纳及相应市县2014年和2018年橡胶成林种植面积。



(1)西双版纳天然热带雨林砍伐后种橡胶林,导致雾日比以往减少很多,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2)指出西双版纳天然热带雨林变为橡胶林后,说明土壤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022-0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图1森林草原区所属地形区(黄土高原)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图2体现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3)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2022-01-01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二中教育集团迁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面升降和气候变化改变了河道比降、径流量和泥沙输送量,使流经活动构造区的河流袭夺、改道。北大河(下图)出祁连山后北流进入酒东盆地。因金塔南山断裂带在全新世时活动性依然较强,金塔南山不断向盆地扩展生长,该河绕过文殊山后转向东流。同时,在上游冰川进退和降水变化影响下,中游河段沿近东西走向的金塔南山南麓,发育与山体走向近乎平行的系列纵向古河道,根据年代由老到新的原则命名为古河道1至3,考察未发现淤塞或河道决堤的相关记录。



(1)根据图文材料,描述全新世以来北大河河道变迁的趋势。
(2)简述金塔南山断裂带活动期,北大河古河道向南迁移的过程。
(3)北大河古河道3至现代河道时期背向山体快速南移。指出此时气候干湿情况及金塔南山断裂带活动情况,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2-01-02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质量测评地理试题
8 .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大洲西部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3)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2022-01-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甲部)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期对坝下游河道冲淤、洪枯水位等产生重大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体淤积,是长江干流同流量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床下切,但同流量洪水位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河床粗化、岸滩植被、人类活动是使得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粗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细颗粒物质来源减少B.上游粗颗粒物质来源增多
C.下游细颗粒物质侵蚀增加D.下游粗颗粒物质堆积增多
2.岸滩植被使得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过程是(     
A.植被减少,下渗减弱B.植被增加,流速减慢
C.植被减少,蒸腾减弱D.植被增加,截留降水
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     
①港区和码头建设②桥梁架设③人工裁弯取直④围湖造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07更新 | 74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逐渐变成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其底部堆积了2千米厚的盐层,这就是地质时期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期间,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推测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盐分的过程。
(3)根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及板块运动的趋势,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演变趋势。
2021-12-27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滕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