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与大西洋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地中海与大西洋分开,成为一个巨大、封闭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水位不断下降。经数十万年后,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直至地中海水位和大西洋水位持平。下图示意现今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位置。



(1)地中海沿岸地区植被多为常绿硬叶乔木和灌木,叶子坚硬而有锯齿叶片不大或成刺状,叶片与阳光成锐角,群落结构简单。据此推测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光照、气温、降水特点。
(2)说明地质时期地中海与大西洋分离闭合后盐度和密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析直布罗陀海峡形成后地中海面积扩大过程中,对当时地中海地区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2022-07-3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2-06-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水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某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村中有引水渠贯穿村巷(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示意该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落引水点处河流流向与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A.由北向南排放工业废水B.由北向南提供洗涤用水
C.由南向北提供饮食用水D.由南向北灌溉农田菜园
2.该村落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其主要目的是(     
A.保温隔热B.防震减灾C.防雪防雹D.防潮防蛀
3.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长江三角洲C.河西走廊D.长白山山区

4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常用于反映植被覆盖度及生长活力。蒙古高原位于亚欧大陆中部,随着区域气候变暖变干,不同植被生长对环境变化同步响应。下图示意蒙古高原1982一2013年平均生长季(3一11月)累积NDVI值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高原东北部较西南部NDVI指数高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肥力B.年均气温C.年降水量D.地势起伏
2.在蒙古高原气候暖干变化的背景下,推测高原NDVI指数生长季的变化特征是(     
A.春秋下降,夏季上升B.春秋上升,夏季下降
C.生长季节均上升D.生长季节均下降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
(2)简述b图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
2022-04-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地貌。

材料二:左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

材料三: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右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比较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出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2-03-05更新 | 35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上升D.水位稳定
2022-02-27更新 | 52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我国东北的最北端有一片由落叶松等树种构成的寒温带针叶林,被称作“泰加林”,也被称作“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泰加林广泛分布北半球高纬地区,其南界通常在56°N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东北泰加林是“明亮针叶林”的代表,对“明亮”二字解释最恰当的是(     
A.林木分布稀疏B.树叶色彩明亮C.林间透光性好D.林区光照充足
2.每年冬季该泰加林中出现成片的倒木,其原因主要是(     
A.气温太低B.树根短浅C.雨水较多D.积雪过厚
3.泰加林的边界在我国境内可南移到50°N左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降水C.土壤D.地形
2022-02-23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潇湘源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故黄河以“多淤善徙”而著称。最近一次的大规模尾闾(指江河下游)河道变迁发生在1976年,刁口流路废弃,河水向东流经清水沟流路入海。刁口流路废弃后切断了黄河水沙的直接供给,但废弃河道的泥沙沉积过程并未完全中止。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a)及1976-2016年刁口流路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变化情况(b)。相关研究发现,自刁口流路废弃以来,甲—乙段平均每年约有10x10吨泥沙不断充填废弃河道,河道主槽高程累计抬升0.3-2.0米。



(1)简析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淤善徙”的自然原因。
(2)简述刁口流路废弃40余年来,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变化特征。
(3)推测河道废弃后,甲乙河段泥沙的沉积过程。
2022-02-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监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界市的天门山是一座四周绝壁的溶岩岩丘地形孤山,天门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穿洞。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沉积了厚度超过1000米的碳酸盐岩层。在历经海相沉积后,抬升为陆地。又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天门山进一步抬升,受两条相交的构造带控制,形成孤山。下图示意天门山穿洞景观。



(1)描述天门山穿洞形成的地理过程。
(2)湘西地区的穿洞以分布在山巅更为常见,而湘南地区的穿洞多位于山脚。试分析原因。
(3)怀化市某中学研学团队打算暑假前往张家界进行研学活动,请为此次活动选取可以开展的主题(2-3个)。
2022-02-2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监测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