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人们常谈"到大海游泳去!"、"到江湖游泳去",如今,"到森林浴场游泳去!"成为新的养生潮流。森林"浴场"能够引发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倦念,澄清世俗凡间的纷扰"尘埃",消除日常繁忙的紧张和不安,使人的身心得以放松。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某地植被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小题。



1.“森林浴场”的主要作用说明了植被能够(     
A.固碳释氧,净化空气B.积累养分,维护生物多样性
C.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的发生D.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2.为了更好的营造城市森林“浴场”,专家建议在公园内禁扫落叶,并用碎石子铺路。关于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于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B.微生物及虫类生存提供食物及栖息地
C.减少硬化路面,增加下渗D.有利于加强土壤水分的蒸发

2 . 林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隙对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疆尉犁和轮台两县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塔里木河中游,保护区内的胡杨林主要靠吸收河流两岸的地下水存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塔里木河上游进入中游的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2000年为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补水,修筑了塔里木河中游堤防阻止洪水漫溢。下图示意该地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新增林隙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该保护区新增林隙(     
A.1957-1966年增长最多B.1977-2006年逐年增长
C.2007-2011年年均增长最多D.增长速度先快后慢
2.林隙增多会使林内(     
A.昼夜温差减小B.利于森林更新C.空气湿度增大D.喜阴植物增多
3.导致2000年以来该保护区林隙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上游来水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中游修筑堤防D.人类活动干扰

3 . 古黑龙江沿内、外兴安岭交界处的砂岩断裂带一路东流,后因构造运动及其引起的外力作用变化形成一个长30公里,一岸陡峭、另一岸地势较低相对平缓的Ω形江湾,称为龙江第一湾。下图为龙江第一湾全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龙江第一湾的形成过程为(     
①发育东西向断裂带②内力作用影响,断裂带发生挤压弯曲
③古黑龙江不断下蚀④横向环流影响,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2.形成龙江第一湾过程中将导致该区域(     
A.下渗量减少B.蒸发量增多C.洪涝风险减轻D.泥沙沉积减少
2024-01-0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月湖位于山东半岛,属于典型的沙坝地貌,该区域风力较强,沙坝岸线的蚀退导致坝体面积减少。1979年,人们在月湖与外海相通的潮汐通道处修建了一条人工坝,月湖南部修建大型养虾池。图1示意月湖的地理位置,图2示意1975-2021年沙坝面积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沙坝形态,推测该处的主要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关于沙坝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75-2021年海水侵蚀增强B.1986-2021年海水侵蚀作用较弱
C.2015-2021年泥沙淤积为主D.1979-1986年泥沙淤积作用为主
3.1979年修建大型养虾池后,对月湖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湖内沉积物淤积增多B.湖泊的深度变深
C.湖内生物多样性增多D.湖泊的水质变好
2023-12-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5 . 海水结冰情况受水温、盐度、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海洋表面大面积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称为洋面封冻效应。图为南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9月
2.下列现象不受“洋面封冻效应”影响的是(     
A.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冷变干B.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作用减弱
C.表层海水生物数量会减少D.陆地径流汇入海洋量会增多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松措位于西藏林芝市巴河上游的高深峡谷内,属于深水型湖泊,是藏东南最大的冰川堰塞湖(27km2),湖面海拔约3490m,水生动物种类较多。巴松措受南亚季风影响,流域内森林茂密,大部分支流河水清澈。末次冰盛期时巴松措流域的冰川面积达到982.3km2,约是现代冰川的4.5倍。冰碛是在冰川运动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巴松措湖区南岸冰碛保存较好,长19km,湖泊出水口处分布有冰碛丘陵。研究表明较高的水温适宜浮游植物繁殖,而巴松措湖区丰水季浮游植物生物量(重量)小于枯水季。下图示意巴松措流域。


(1)推测巴松措形成深水湖泊的过程。
(2)比较仲错弄巴曲和扎拉河的含沙量,并指出影响因素。
(3)分析巴松措南岸冰碛保存较好的自然原因。
(4)与枯水季相比,分析丰水季巴松措湖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小的原因。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有观点认为巴松措未来会消失,你是否支持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3-11-21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第四次考试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汐树”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权朝向陆地,不同地区的“潮汐树”“寿命”和形态差异较大。退潮后,钱塘江入海口滩涂经常出现大面积的“潮沙树”。“潮汐树”并不是真的植物,而是受潮汐作用影响,潮滩在海水上涨、回落过程中被冲刷、淤积形成的一种沉积地貌。下图为钱塘江入海口“潮汐树”景观图。


   
(1)说明钱塘江入海口潮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2)比较泥质沙滩和基岩海岸带潮沟发育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分析钱塘江入海口涨潮、落潮对“潮汐树”形成的影响。
2023-10-27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8 . 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据研究,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海浪侵蚀C.风力作用D.海浪堆积
2.未来,摩拉基海滩圆形巨石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受风化、剥蚀影响,体积变小       ②矿物质继续结晶,体积变大
③海平面上升,巨石被淹没       ④受风化影响,崩解破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青藏高原的城市经历了快速的扩展过程。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高耸的路基对藏羚羊的季节性迁徙造成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脆弱的高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左图为青藏高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右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图。


材料二:冻融侵蚀是土体或岩隙中的水分反复冻结、融化而使其破碎、移动的现象。近几十年,青藏高原气候呈暖化趋势。下表为2013-2020年青藏高原部分自然要素对冻融侵蚀强度加剧的贡献率。

贡献率
土壤温度40.55%
土壤含水量49.59%
植被覆盖率2.54%
(1)海拔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的限制作用趋于____(填“增大”、“减小”),由此指出其城市土地的扩展方向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推测铁路建设对藏羚羊活动区空间形态的影响,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3)从产业的角度,阐述铁路建设对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4)简析青藏高原气候暖化对其冻融侵蚀强度加剧的影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植物的残体因不能被完全分解而堆积形成的富含水分、有机质和腐殖酸的松软地质体,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地。刚果盆地中部拥有热带地区已知最大的泥炭地群(下图)。自1979年以来,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1)说明图示泥炭地的形成条件。
(2)指出该泥炭地的生态作用。
(3)分析年平均降雨量下降对泥炭地分布区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如何保护该区泥炭地”为主题展开讨论,列出他们的讨论要点。
2024-01-22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全国高考信息卷文综地理试题(10)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