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明代以来,中国气候转寒,红驼悄然出现在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边境间的荒漠草原上。红驼食性广杂,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草、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它属游走性动物,吃一顿要走几十公里,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起到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的作用。阅读资料和“我国红驼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资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     
A.复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差异性
2.明代以来,引起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是(     
A.生物B.土壤C.气候D.水文
3.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转寒,蒸发旺盛,植被减少B.荒漠降水稀少,骆驼刺根系浅
C.红驼啃食沙漠植物,使气候变干D.驼粪为草原土壤提供了有机质
2024-0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 . 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
(3)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2024-01-26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产品化】4.3国际合作-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 .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水,计划用30年时间将福岛核电站积累的核污水处理和稀释后倒入太平洋,该决定遭到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国际海洋科研机构预测,在核污水放射性物质排放57天后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只需三年美国和加拿大将被污染,10年后整个太平洋都将被污染。完成下面小题。

1.周边国家强烈反对日本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水,因为该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2.科研机构模拟核污水扩散路径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和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有(     
A.GIS表层洋流分布B.GPS大气运动状况
C.RS表层洋流分布D.VR大气运动状况
3.日本核污水排海的主要危害不包括(     
①毒害海洋生物,继而威胁人类健康②放射物质散出,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③加剧环境风险,影响各国经济发展④随着海水流动,改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2-06-23更新 | 11947次组卷 | 63卷引用:【同步产品化】4.2国家战略与政策-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海拔4078米,四周被高大雪山环绕,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湖泊面积显著增长。哈拉湖地区人烟稀少,冻土和沼泽广布,湖区全年盛行偏西风。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地区成为热门的“冰雪机车挑战赛”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拉湖周围共有二十多条河流汇入,其中L河是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原因是(     
①冰雪融水量大   ②流量季节变化小   ③沿途损耗少   ④多地形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哈拉湖面积增大带来的影响有(     
①湖面蒸发量减少   ②地下水水位上升   ③植被状况改善   ④湖泊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
2021-08-11更新 | 1070次组卷 | 7卷引用:【同步产品化】5.2土壤-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人教版(2019)必修一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07-09更新 | 14635次组卷 | 53卷引用:【同步产品化】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