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4 道试题

1 . 墨西哥某火山(19°N,98°W)海拔5453m,海拔2800m以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从海拔2800~4000m依次分布着灌木丛、橡树林、混合林、冷杉林、松林和高山草甸,其物种丰富度(物种种类的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带谱分布差异较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海拔2800m附近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     
A.水分条件较差B.乔木物种占据优势C.热量条件不足D.土壤淋溶作用强烈
2.该山地海拔3600m以上草本植物丰富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A.积温减小B.降水增加C.光照改善D.风速较小
3.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带谱分布差异较小,反映出当地(     
A.东北信风性质干燥B.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C.两坡大气交换频繁D.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2021-10-10更新 | 985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B.南坡较多C.北坡较多D.无法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3500米左右B.4000米左右C.1500米左右D.2000米左右
3.该山地一侧多降水,有关降水季节、水汽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大西洋水汽B.春季、印度洋水汽
C.夏季、太平洋水汽D.秋季、北冰洋水汽

3 . 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冰雪消融影响显著。下图为1961-2012年天山冰雪面积随海拔升高的累积退缩率。调查发现,与4000-5000米相比,天山海拔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覆盖率较高,但冰雪面积较小;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覆盖率夏季高于冬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米﹤30003000~40004000~5000﹥5000
累积退缩率2.353.063.403.42

1.图中数据表明,随海拔升高天山冰川退缩速度变化表现为(     
A.慢→快B.快→慢C.快→慢→快D.慢→快→慢
2.天山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覆盖率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植被覆盖高B.降雪较多C.风力较大D.融雪量较小
3.天山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面积较小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强B.大气降水少C.山体面积小D.山体坡度小

4 .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
2.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
2022-09-05更新 | 52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2.实际观测发现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主要原因是Q点(     
A.光照少,蒸发弱B.气温低,蒸发弱C.迎风坡,降水多D.纬度高,降水多
2022-03-06更新 | 91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海南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6 . 土壤水指赋存于土壤孔隙中的水,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土壤蒸发和植物水分利用的双重作用下,若土壤水分持续亏缺会出现土壤干化现象。金沙江某干热河谷段年平均气温21.9℃,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6~10月,旱雨季分明。下图示意该河谷不同植被条件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含量统计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旱、雨季该河谷段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差异(     
A.草地>林地>灌丛地B.林地>灌丛地>草地
C.灌丛地>草地>林地D.草地>灌丛地>林地
2.同一季节灌丛地比林、草地土壤水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灌丛地(     
A.降水较多B.储水性好
C.蒸腾较弱D.下渗较少
3.该河谷段土壤干化现象最严重的月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2022-02-22更新 | 86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m,不同坡向降水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不同。冬季北坡降水较多,其他季节南坡降水多。最大降水高度南坡平均约2200m,北坡平均约2300m。下图为"秦岭南、北坡1~12月份气温直减率变化图"



(1)说明秦岭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判断①、②线分别对应的坡向(南坡或北坡),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1-04-19更新 | 10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8 .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图1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图2示意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大巴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自然植被的(     
A.南北分异B.垂直分异C.东西分异D.非地带性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3.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C.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2021-04-10更新 | 1011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四)地理试题

9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 600千米,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下图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A.④②⑤③①B.④⑤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D.①③②⑤④
2.影响①山体垂直地域分异最简单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海拔B.热量、相对高度
C.降水量、相对高度D.热量、海拔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甲图)。图乙、丙、丁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



(1)M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写出图乙中①②③④各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天山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09-09更新 | 9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