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4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km2,海拔2960~48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流域内的(     
A.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
B.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
C.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
D.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
2.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风速大小D.太阳辐射量
3.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子是(     
A.土壤肥力B.空气湿度C.日照长短D.地表水分
2021-01-25更新 | 145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2 . 图1为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图,长白山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见图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的自然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阔叶林
2.图中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根系发达,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土壤深厚,水源充足B.坡度大,多滑坡
C.气候寒冷,多大风D.海拔高,光照弱
3.岳桦林处于当地高山森林和苔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研究发现,近年来图中岳桦林的树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该现象表明(     
A.林带在上升B.苔原带下移C.植被演替停止D.岳桦林种群萎缩
2021-09-15更新 | 1791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五章 章末培优专练
2023·四川乐山·一模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主峰5482m)和位于我国西北天山山脉东段博格达山(主峰5445m)垂直自然带丰富,其林线高度有明显不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白马雪山相比,博格达山针叶林带(     
A.面积更大B.树种更丰富C.生长更茂密D.分布更集中
2.下列关于两山针叶林向灌丛草甸过渡带的高度范围及过渡带内针叶林样态描述,正确的是(     
A.白马雪山3900—4300斑块状B.白马雪山4100—4500带状
C.博格达山2200—2800斑块状D.博格达山2800—3200带状
3.导致两山林线高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光照C.水分D.热量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白山脉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分析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
(2)推测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
(3)从地形地势角度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4)随着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试做出合理解释。
2021-05-31更新 | 1863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5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2016-12-13更新 | 4679次组卷 | 46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5.2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训练-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6 . 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一灌木一草甸。地处横断山区金沙江畔的东西两岸部分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即谷底生长低矮灌木,山坡生长高大乔木,有的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金沙江(28°N)东西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倒置的垂直地带性”这一现象,出现最明显的地区在(     
A.3100米以上的东、西坡B.3100米以下的东、西坡
C.4100米以上的东、西坡D.4100米以下的东、西坡
2.该地金沙江畔河谷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河谷地区空气下沉增温,使河谷干旱B.全年受干热的东南风影响
C.谷底温度高,蒸发强,水汽充足降水较多D.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3.河谷西坡雪线分布比东坡高,与东坡相比,西坡(     
A.位于阳坡,光热充足B.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C.为背风坡,降水较少D.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2021-12-28更新 | 117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7 . 2020年10月15日,第一届林芝彩林节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开幕。林芝县生物多样性极高,彩林大部分分布在色季拉山一带,由于不同的植被颜色不同,从而造就了彩林风光。下图示意中国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芝县成为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原因是(     
A.受夏季风的影响大,水热条件好B.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C.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D.雅鲁藏布江沿岸,水源充足
2.林芝县彩林景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纬度低,热量丰富B.地势起伏大,水热组合差异大
C.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D.地热能丰富,热量条件好
2021-09-10更新 | 114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地理试题

8 . 2021年10月9日,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素有“中国的富士山”之称)开始出现降雪天气,“海坨戴雪”的美景提前上演。“海坨戴雪”景象通常出现在11月~次年5月。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泉水。读海坨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年10月“海坨戴雪”景象提前出现的原因是(     
A.冷空气到来较早B.山顶水汽蒸发量增大
C.降水量较往年偏少D.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
2.海坨山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A.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风光秀丽B.山顶的积雪夏季才会融化
C.灌木带面积较大,便于规划路线D.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较大
2022-10-20更新 | 51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某校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研学活动。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谷中(大约105°56'E,38°46'N)向东望去,发现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同时观察到平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且影长和身高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右侧山坡的森林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山地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
2.右侧山坡森林生长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日照充足B.气温较高
C.土壤湿润D.风力较弱
3.该假期最可能是(     
A.元旦长假B.清明长假
C.五一长假D.国庆长假

10 .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B.地貌条件C.光照强度D.文化传统
3.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B.风大沙多C.干旱少雨D.日温差大
2021-01-25更新 | 171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1月河北省普通髙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