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清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陕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成因。
(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3)陕南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对策?
2022-12-0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峰等地,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变,土地覆被类型多样,植被垂直带谱完整,但南北坡差异明显。下图示意近年来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土地覆被类型垂直分布。



(1)据图概括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土地覆被类型分布的异同。
(2)近年来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地出现高海拔区裸地分布范围向上和向下同时扩展、南坡低海拔区森林分布范围减小的现象,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3)简述减缓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地高海拔区裸地扩张及南坡低海拔区森林减少的合理措施。

3 .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海拔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舜王坪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坡面朝向B.海拔C.人类活动D.地势起伏
2.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Om处B.4m处C.8m处D.12m处
3.舜王坪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
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0.8田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2020-12-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2010·江苏镇江·一模
名校

4 .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图1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800m左右,右图为左图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海拔高度低;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左图中高黎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⑤

5 .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川有3962座水电站,可供给3亿人用电,但2022年的夏天,四川居然缺电了。

材料二雅砻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流域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地区山上阴湿多雨且气温低,河谷晴干少雨且气温高,可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202267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标志性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腊巴山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图示意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分布。

(1)指出雅砻江流域内气候的区域差异。
(2)从气候和水文的角度,推测2022年夏天四川缺电的原因。
(3)说明雅砻江流域建设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2024-02-0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汉中天坑群(约33°N)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部的米仓山地区,是我国分布最北的亚热带喀斯特天坑群,多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地带。调查发现:竖井内除草本层外,乔木层及灌木层的物种均数均低于竖井外围。下图示意典型喀斯特生境系统内、外植物群落物种均数。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天坑外相比,天坑内的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     
A.光照强B.温差大C.湿度大D.降水多
2.汉中天坑群物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南北方过渡带             ②天坑开放程度高
③天坑内部高差小             ④天坑内生境独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南郑天星岩竖井内物种较竖井外少,可能是因为竖井内(     
A.土壤瘠薄B.底部平坦C.空气干燥D.风速较大
2024-05-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沧州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变化由千差万别的区域变化构成,而区域变化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生态脆弱区和自然地理过渡地带,如山地、海岸带及水热条件的大梯度过渡带。秦岭是中国南北方气候和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其南北地理地貌、气候生态差异巨大。某课题组对秦岭地区森林物候期进行研究。下图为秦岭地区生长季始期(SOG)和生长季末期(EOG)及两者差值,即生长季长度(LOG)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纵坐标数字为一年中的第多少天)。


   
(1)说出秦岭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随海拔变化的特点。
(2)在海拔1500m以下区域,相同海拔高度秦岭南北坡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差异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说明在高海拔地区森林物候期振幅变小的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5月,瑞士某大学研究团队在研究阿尔卑斯山1984—2021年的卫星图像时发现,阿尔卑斯山积雪冰川带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在由绿;同时,推断未来随着阿尔卑斯山山顶由绿,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的趋势。图示意阿尔卑斯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1)推断阿尔卑斯山山麓地带南、北坡农业类型的分布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阿尔卑斯山高寒荒漠带的形成原因。
(3)阐释阿尔卑斯山山顶由“白”变“绿”,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的原理。
2023-12-20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流域内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了旱季水分的不足。

材料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


   
(1)指出自然带I、Ⅱ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I、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析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
(3)说明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