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10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出口占比分布图,中印茶叶采收情况统计表。


国家采收面积(公顷)年产量(吨)
中国943100861000
印度500000850500

材料二:17世纪,航海强国英国开始茶叶进口和转口贸易,并成为世界茶叶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茶商进口散装茶,品茶师根据口味将茶叶与各式原料拼配,分装成小包装或加工成袋泡茶(机器每分钟可生产400个茶包),再行出口。出口茶叶60%为草药茶、水果茶和花茶。

材料三:英国茶叶出口市场相对分散,主要为加拿大、以色列、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集装箱具有抵抗风雨、避光、抗震等作用,且标准统一,可多层叠加,方便装船和卸港,英国茶叶出口多以集装箱海运的方式完成。


(1)与中国相比,印度茶叶的采收面积和年产量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2)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集散地,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
(3)列举英国茶叶出口选择集装箱海运的主要目的。
2022-05-19更新 | 670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河北专用)

2 .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对于“泾渭分明”的地理成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及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那么对当时的“泾浊渭清”的解释,正确的是(     
A.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
B.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下降
C.泾河流域降水强度比渭河流域大,泥沙含量高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小,泥沙含量小
2.当今人们观察到更多的是“泾浊渭也浊”,下列对“渭也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渭河流域降水强度增加B.渭河流域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渭河流域长期耕作土质疏松D.受沙尘暴影响,渭河含沙量增加
3.有人认为“泾渭分明”还因时而异,每年夏季先“泾清渭浊”后“泾浊渭清”,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与夏季风的进退相关B.植被生长的先后相关
C.与季节性积雪融水先后有关D.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先后有关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希提岛(下图)位于南太平洋,因为秀美的热带风光、环绕四周的七彩海水,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它是一个“8”字形的火山岛,由两个火山高地组成,沿海有肥沃的平原,许多热带花卉生长在岛上,整个岛屿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塔希提已成为重要的花卉基地。

(1)描述塔希提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断塔希提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3)分析塔希提岛成为重要热带花卉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类水体交汇易形成海洋锋。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交界处的北欧海存在海洋锋现象,在夏秋季尤为明显。每年冬季,由于冰岛低气压等多种原因,北欧海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进而影响大范围的大气环流。下图为北欧海的海水运动示意图。

(1)与甲类海水相比,指出夏秋季乙类海水性质的特点。
(2)说明北欧海海洋锋对周边渔民捕捞作业的影响。
(3)结合海气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解释冬季北欧海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的原因。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冰川常是雪线升高后,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水岩混合体,由于其形态类似于冰川,但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因此称之为石冰川。下图示意石冰川结构。



(1)指出石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屑层的主要物质来源。
(2)与一般冰川相比,石冰川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弱。对此请做出合理解释。
(3)青藏高原是我国石冰川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说明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连作障碍是一个古老的农业现象,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在古农书《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轮作经验的论述。我国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连作现象更为严重。特别是社会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生态适应性窄的重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园艺和果树等,如东北大豆、新疆棉花、西南烟草、南方水稻等,连作面积大,连作时间长,且这种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材料二:连作障碍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是作物——土壤系统内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的外观表现。不同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不同,一般将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归纳为五大因子:(1)土壤养分亏缺;(2)土壤反应异常;(3)土壤物理性状恶化;(4)来自植物的有害物质;(5)土壤微生物变化。

材料三:



(1)试结合材料一解释作物连作障碍。
(2)结合图描述新疆棉花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3)根据作物连作特点分析新疆棉花种植区棉花连作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表现及原因。
2023-11-11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碱淖位于毛乌素沙地东缘的陕蒙交界处,是陕西最大的沙漠湖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入湖河流上游不断修建水库拦截河水,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伴随着湖泊面积的萎缩,湖水的盐度也不断上升,区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由于入湖河流流经陕蒙两省区,红碱淖生态修复牵扯到陕蒙两省区地方诸多方面的利益。面对红碱淖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由国家组织陕西、内蒙古两省区的多部门对红碱淖湿地进行生态保护,2015年经过两省的协定,扎萨克水库、东葫芦素河水库开始向红碱淖进行生态补水。2018年2月,红碱淖正式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为红碱淖流域分布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红碱淖湖水盐度不断升高的原因。
(2)说明红碱淖湿地生态补水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3)从流域统筹管理角度说明红碱淖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2023-03-11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献县私立宏志中学、河北安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期放牧的双重影响,使得灌木植物在草原分布的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在半干旱草原中,灌木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在灌丛附近堆积着比周围地表更肥沃的土壤。这种灌木植被聚集土壤养分的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由于灌丛化草原和“沃岛效应”的发展,引发了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的现象,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

(1)试分析草原灌丛化现象过程中灌丛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2)试解释灌丛植物引起沃岛效应的原因。
(3)说明“沃岛效应”与促进草原荒漠化的关系。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壶穴是一种常见的河床微地貌,是基岩河床下切的方式之一。在雷州半岛某河的河床上,分布着众多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a)及火山弹。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火山凝灰岩的性质差异,在水流下切作用下,河床上逐渐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b为壶穴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c为该河流部分河床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壶穴空间分布示意。



(1)归纳图示区域壶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2)该区域壶穴内壁多呈层状,解释其原因。
(3)对图b所示壶穴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并据此推测火山弹和火山凝灰岩的岩性差异。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2)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
(3)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
2023-12-03更新 | 38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