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气候特点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落叶阔叶林——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其原因说法不合适的是(     
A.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B.土层较薄,保水性差
C.山顶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D.山顶气温低,热量条件差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海拔2493米。梵净山主要有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使梵净山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景观特征。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梵净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分析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
(2)阐释梵净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垂直分布范围最大的主要原因。
(3)说明近年来导致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
2020-01-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3 .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m,山顶海拔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1.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600—1099mB.1100—1899mC.1900—2799mD.大于2800m
2.<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原因最可能为        
A.气候干旱B.地形陡峭C.土壤贫瘠D.人类活动
3.1100米以上各地带中,以1100--1899米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水热B.径流
C.土壤D.地形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多肉植物风靡全国,“纳马夸兰”是多肉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西濒大西洋,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某多肉爱好者来到该地区,发现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纳马夸兰”地理位置和某多肉植物示意图。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纳马夸兰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人臭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与黄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图6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1、2、3.4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

(1)判断图中1所代表的季节,并描述该季节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的特点。
(2)分析季节4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范围最广的原因。
(3)分析黄山短尾猴未在马尾松林范围内活动的原因。
(4)简述人类活动对黄山短尾猴带来的不利影响。
6 . 下图示意中纬度某山峰附近情况,图中①地和③地气温相同,该山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④三地中,气温分布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④>②C.④>②>①D.④>①>②
2.根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该山
A.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迎风坡
B.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背风坡
C.位于南半球,且位于迎风坡
D.位于南半球,且位于背风坡
3.该山南坡植被生长较北坡差的原因是因为南坡
A.降水量小B.坡度较陡C.蒸发量大D.土壤贫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


材料三: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水定人”、“以水定地”和“以水定城”的,现在在河西走廊,农业用水约占90%,城市建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不到10%,只要能够从农业用水中‘挤’出一些,就可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


(1)请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对于河西走廊,只有将大量散居在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实现异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才能真正减轻环境的压力。你是否赞成以上说法,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