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5 道试题
1 . 下图为湖北神农架不同坡向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M坡为南坡和迎风坡B.N坡为南坡和背风坡
C.甲带为常绿硬叶林带D.乙带为山地针叶林带
2024-04-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地理试题

2 .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影响因子多,且存在显著的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异.山体基面高度是指山系不同部分所在的起始海拔高度。山顶效应是指由于山体隆起,对山顶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的气候效应,图为我国四座山脉落叶阔叶林林线的主要影响因子及林线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四山脉中,山体基面高度对落叶阔叶林林线高度的影响力最显著的是(     
A.长白山B.太行山C.秦岭D.雪峰山
2.相较于秦岭,雪峰山的落叶阔叶林林线高度低主要是因为(     
A.1月均温B.年降水量C.山顶海拔D.山脉走向
3.对我国东部季风区林线高度最具影响力的是(     
A.气候因素B.坡度坡向C.土壤肥力D.山地高度
2024-04-20更新 | 4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左图)。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长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右图为敖包疙瘩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

贺兰山是岩羊集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岩羊分布区的最北缘。岩羊,体型中等,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中,有较强的耐寒性。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

(1)用图中相应图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图中山体甲空白处,画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和旱性灌丛三个自然带。(注意:自然带更替顺序、边界、东西坡差异)
(2)描述敖包疙瘩东坡植物种类数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岩羊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而不见于森林中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区自北向南并流,河谷深切,降水差异大(见下图),谷内植被垂直带谱独特。完成下面小题。

1.金沙江河谷深切,对其河谷形态和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U”形谷 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B.“V”形谷 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
C.“U”形谷 内力抬升和冰川侵蚀D.“V”形谷 内力抬升和流水侵蚀
2.该地区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     
A.约5400m处B.约3000m处C.约3800m处D.约1000m处
3.科研工作者在图示区域的某自然保护区(25°19′N)的海拔1300米至150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一片新的雨林,这一现象属于(     
A.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B.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5 . 武夷山脉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按照不同海拔区间的代表性植被,划分了多个植被带。表为其中四个海拔区间的代表性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区间

代表性植被

米槠、甜槠、毛锥等常绿林

马尾松、毛竹等经济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白檀、云锦杜鹃等灌木;青茅、野菊花等草本

黄山松、南方铁杉等针叶林

1.表中①②③④区间的海拔从低到高为(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2.②区间多数植被分布整齐,物种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限制B.物种竞争C.自然演替D.人类扰动
3.土壤碳氮含量与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密切相关,常绿林土壤碳氮含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4-04-17更新 | 48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6 .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之间,山顶冰川分布广泛,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受青藏高原夏季风的影响,河西走廊的干热气流深入山体内部,并影响所经区域的植被分布。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荒漠草原带和草原带上限随经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祁连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明显的关键因素是(     
A.山体坡向B.山麓海拔C.山顶海拔D.雪线高度
2.推测图示祁连山北坡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A.98°E以西B.99°E附近C.100°E附近D.102°E以东
3.推测M处的地形最可能为(     
A.山脊B.盆地C.山峰D.山谷

7 . 下图是不同时期我国天山各朝向冰川面积(km²)分布统计图。另据资料显示,在天山海拔52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面积出现了增加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大发生在(     
A.东坡B.南坡C.西坡D.北坡
2.导致天山各朝向的冰川面积退缩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坡度C.冰川厚度D.太阳辐射
3.海拔5200米以上区域的冰川面积增加,可能源于该区域(     
A.地形坡度小,冰川运动速度慢B.海拔高,气温低,冰川消融慢
C.冰川反射增强,热量吸收减少D.降水量增加,利于冰川积累
2024-04-15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我国贺兰山植被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甲植被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C.地方性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
2.甲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海拔D.水分
2024-04-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2月浙江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地理试题(五)

9 . 图示意我国某山地植被随海拔的分布格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地(     
A.森林上界大致位于2800米处B.高山草甸占比高、面积广
C.随海拔升高阔叶林比重降低D.形成“一山有四季”景观
2.该山地最可能为(     
A.天山B.太行山C.武夷山D.横断山
2024-04-12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10 . 2023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4周年。

材料一: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近年来黄河的含沙量发生明显变化。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图2为该小组设计的探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过程实验示意图,甲、乙装置初始实验条件相同,且均为平放。

材料二: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因秦岭淮河一线是区分北方与南方地区重要的分界线,自然带区域分外显著。

(1)该小组开展实验,分析不同径流量和坡度条件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记录人:**人数:**
实验设计(1)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实验准备(2)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实验观察(3)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数据处理(4)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得出结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流量和坡度呈正相关,植被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量
选项:
①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
②绘制泥土流失量与注水箱流量、坡度、有无植被覆盖的关系图
③在注水箱中分别按照不同流量和不同坡度冲刷碎屑物,a水槽覆盖上草皮,模拟水土流失发生过程,记录相关数据
④采集泥土碎屑物样品,在实验室利用水槽模拟野外沟谷环境
(2)根据实验结论,黄河流域在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可采取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分别是________
(3)判断图4中秦岭北坡山麓甲地的植被类型为____,秦岭北坡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产生这种规律的原因是____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说出春旱所属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春旱产生的原因。
2024-04-12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