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目山年平均气温14℃,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丰富的“负离子”和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气态物质(“负离子”简单说是指带负电荷的氧离子)。在天目山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十余万个,居同类风景名胜区之冠。
材料二 表1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比较表
武夷山黄山天目山玉山
经纬度27°N、117°E29°N、118°E30°N、119°E23°N、121°E
最高海拔2158m1841m1506m3986m
灌丛草甸带1800m-山顶1600m-山顶1350m-山顶3600m-山顶
针叶林带2800~3600m
落叶阔叶林带1200-1350m
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带950-1200m1500-2800m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400-1800m1100-1600m
常绿阔叶林带1400m以下1100m以下950m以下500-1500m
季风常绿阔叶林带500m以下

(1)玉山与同属亚热带的其它三座山相比植被类型更加丰富多样,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天目山“负离子”含量较高的原因。
2017-11-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地理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8-03-16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左图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4 .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2.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
A.地形与大气环流B.纬度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D.人类活动
5 . 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2.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下列关于天山乙坡“山腰山麓轮牧”对应的时间和地区正确的是(       
A.夏季在1处,冬季在3处放牧
B.夏季在3处,冬季在4处放牧
C.夏季在4处,冬季在3处放牧
D.夏季在3处,冬季在1处放牧
2016-11-27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