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坡度、坡向等)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枯落物厚度等因子影响林下濯草层植被的生长。林下枯落物利于保持土壤湿度,从而促进林下灌草的生长,但林下枯落物过多则会隔绝种子与地面,降低林下灌草的生物量。某研究团队以东北地区某距离村镇及道路较近的森林为研究区,统计不同地形条件下林下灌草的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区林下灌草受光照因素影响,生长速度呈现出与森林明显不同的季节变化,且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

(1)推测并说明研究区林下灌草生物量的季节差异。
(2)分析研究区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的原因。
(3)说明谷底、平坡和平地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大的共同原因。
2024-05-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沙江(左图)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76倍。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隆起,对金沙江自然地理环境的演替影响较大。右图示意金沙江甲河谷处的植被演替趋势。


(1)依次指出禾草丛、稀树乔木林、灌生草丛、稀树灌丛林对应的右图中数字。
(2)说明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隆起对金沙江甲处河谷处的植被发生演替的影响。
(3)说出金沙江甲处河谷东西两岸高寒灌丛草甸带上限海拔高低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 . 哈巴雪山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处的高山峡谷区,最高峰海拔5396米,最低江面海拔仅为1550米。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是登山爱好者的入门级雪峰。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下图示意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攀爬哈巴雪山过程中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河谷底部亚热带植被茂密B.河床地带有风蚀乱石滩
C.山顶发育有刀刃状山脊D.山顶发育有流水侵蚀陡崖
2.该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     
A.随温度降低而减少B.随降水量增多而增加
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D.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共同影响
3.灰化土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有(     
①温度较低,分解者活性弱②温度较高,植被生长茂盛
③降水较多,枯落物累积多④降水较少,土壤有机质流失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 .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当地雨林区每年特定时期常有浓雾,这里还有着植被垂直分布的“倒置”现象(下图),在某些河谷地区,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由亚热带类型转为热带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特定时期及多雾的原因,正确的是(     
A.春季,季风转换时期,风力较小B.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带来水汽
C.秋季,此时降水较多,温差较小D.冬季,太阳高度较小,气温较低
2.森林浓雾长时间持续能够(     
A.增加大气降水B.避免植物灼伤C.增加植物蒸腾D.改善土壤墒情
3.西双版纳海拔1600~1800米,再次出现雨林为主的植被,是由于(     
A.迎风地形,降水充足B.气流下沉,焚风效应
C.山谷地形,出现逆温D.地形平坦,利于储水

5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处典型自然植被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B.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
C.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D.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草原
2.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的原因主要是(     
A.区域小气候变干燥B.林木密集,截留雨水
C.坡面涵养水源能力弱D.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原则,该区域山坡的植被最宜是(     
A.乔木林地B.灌木林地
C.耐旱草本植物D.耐寒草本植物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化是指草原生态系统中出现灌木或木本物种密度、覆盖率和生物量增加而导致草本植物盖度减少的现象。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土壤越疏松多孔,容重越小。

红原县(33°N,102°E)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某研究团队通过对红原县不同灌丛化程度的土壤进行采样(没有灌丛生长的原生草甸)、轻度灌丛化(盖度20%~40%)、中度灌丛化(盖度40%~60%)(盖度>60%)阶段的土壤容重(见图1)。图2示意红原县地形及采样点的位置。



(1)简述高寒草甸生长区的气候环境。
(2)分析从未灌丛化到轻中度灌丛化阶段土壤容重减小的原因。
(3)推断灌丛化过程中草地生长状况的变化。
2023-12-0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7 . 带着地理视角去旅行,在游山玩水中学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留尼汪岛位于印度洋,岛上火山活动频繁,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每年的5--11月为其旅游旺季,有小欧洲之称。小马是一位旅行博主,今年5月,她开启了海岛之旅。



(1)与圣但尼相比,圣罗斯(     
A.自转线速度大,角速度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大
C.自转线速度小,角速度相同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小

(2)留尼汪岛处于旅游旺季时,地球公转速度(     
A.逐渐变快B.先变快后变慢C.逐渐变慢D.先变慢后变快

(3)留尼汪岛处于旅游旺季时,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的日期出现在(     
A.6月22日前后B.8月15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1月22日前后

(4)根据图2,仅从旅途耗时最短考虑,从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飞往圣但尼的罗兰加洛斯机场应该选择航班____(1或者2),单程所需要消耗的时间为____
(5)根据留尼汪岛当地的气候条件,出发前小马做了很多出行物品的提前准备。请写出一件她所准备的出行物品名称,并说明理由。
物品:____;理由是:____
(6)根据材料推测留尼汪岛随处可见岩石的名称,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材料二:小马在游记中写道:“随着海拔升高,沿途的植被也在发生变化。山麓沟谷森林郁都葱葱,海拔越高,树木越稀少,行至半山腰低矮的灌木草甸簇拥生长,越靠近火山顶部植被越少,火山顶部一片荒芜,宛如月球表面”。


(7)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温带气旋D.热带气旋

(8)游记中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9)该岛面积仅有2512平方公里,却有两个机场。分析该岛屿重视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合理性。
2024-0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这反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



(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这种差异反映了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
(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____
(3)祁连山中段,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023-12-1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育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新疆天山垂直地带性显著,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其南、北山坡的土壤垂直分异规律有明显不同。图示意博格达山(北坡)和托木尔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坡积土类型及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高山原始土对应的原始自然带最可能是(     
A.冰原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与博格达山相比,托木尔山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的原因在于该地(     
A.温度较低B.降水较少C.植被稀少D.地势起伏大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上部(2000—2500m),是我国大陆东部唯一典型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是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与土壤养分,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同时,植物种类组成也会影响腐殖质分解等土壤过程。


      
(1)分析长白山适合苔原植被生长的环境特征。
(2)描述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变化趋势特点。
(3)分析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原因。
2023-06-24更新 | 43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模拟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