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孤立山峰和奇岩怪石。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区域内保存了大量孑遗种、珍稀濒危物种,也是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的主要分布地。丹霞梧桐属于小乔木,叶近圆形,薄革质,每年6月开紫花,10月左右叶子变黄后脱落。下图示意丹霞山狮子岩阳元山景区丹霞梧桐分布。


(1)描述广东丹霞山的形态特征。
(2)从丹霞梧桐分布特征,推测丹霞梧桐的生长习性。
(3)说明广东丹霞山植物类型丰富的自然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型山地是指山麓海拔较低、山顶高度超过区域气候林线(高山地区受低温影响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带幅通常只有数百米。我国秦岭中段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最宽的山地垂直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该垂直带带幅达2300米左右,形成“三层五亚带”结构。下图示意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超级垂直带的“三层五亚带”结构。


   
(1)简析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垂直带结构复杂的原因。
(2)说出随着气候变暖太白山典型植被带分布上限和下限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原因。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上部(2000—2500m),是我国大陆东部唯一典型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是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与土壤养分,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同时,植物种类组成也会影响腐殖质分解等土壤过程。


      
(1)分析长白山适合苔原植被生长的环境特征。
(2)描述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变化趋势特点。
(3)分析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原因。
2023-06-24更新 | 43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出现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长白山的苔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天池周围地表,是寸草不生的沙砾,顺坡往下几十米,便有植物出现,一直到2100米左右的岳桦林,皆是苔原带,苔原带内几乎所有植物都是低矮的,不但矮,甚至呈垫状,都有粗壮的根。每逢花节,长白山苔原盛开鲜艳而独特的花朵,宛若五彩斑斓的地毯。



(1)推测长白山苔原带花节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并分析理由。
(2)分析长白山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仅出现于北坡的原因。
(3)说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流域内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了旱季水分的不足。

材料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


   
(1)指出自然带I、Ⅱ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I、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析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
(3)说明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



(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
2023-05-29更新 | 4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强大的根系在土层内向四周延伸,并直达潜水面。当胡杨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下图示意胡杨林景观及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

(1)据图描述胡杨林根质量密度从地表到地下的垂直分布特征。
(2)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
(3)胡杨幼树上的叶片细长如柳叶,老树的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
8 . 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结合祁连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祁连山北坡山麓到山顶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比较祁连山南、北坡自然带的数量差异,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的不利影响。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板河流域是云南省西双版纳族自治州境内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流域,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2002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纳板河是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上、中、下游河段河道特征差异较大。图示意纳板河水系,表为纳板河各河段特征的数据。



河段范围河长/km落差/m河谷地貌类型
上游纳板河源至安麻河口11.37960岩槛,跌水,瀑布
中游安麻河口至曼点河口9.37l10边滩,河漫滩,阶地
下游曼点河口至纳板河口3.764边滩,河漫滩,阶地
(1)据图归纳纳板河左右两岸的支流特点。
(2)与中下游相比,说明纳板河上游的流量、流速特征及河谷地貌主要成因。
(3)分析纳板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23-0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调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3)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