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118°05′E-118°20′E,25°38′N-25°43′N)主峰海拔1850米。图示意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的关系。



(1)概括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亚热带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的关系。
(2)分析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1100米以上亚热带植物属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心城区),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紫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风景优美。南坡较北坡平缓,多绿道,适合骑行和跑步健身。紫金山属于开放式景区,游客众多,不收取门票,每日最低客流量相对稳定。下图示意紫金山南坡绿道。



(1)说明紫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理条件。
(2)据考察,紫金山北坡的植被较南坡原始,植被种类更丰富,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简述紫金山游客众多且每日最低客流量相对稳定的原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丰富度通常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森林线是郁闭森林的上限(郁闭度20%),树线是树木生长的最高海拔高度,二线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称为林线生态交错区(简称林线)。

色季拉山(29.2°N~30.3°N,93.2°E~95.6°E)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鲁藏布江西北侧,处于西藏东南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过渡核心地带,植被资源非常丰富。色季拉山的总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海拔4300~4600米处一度明显升高。自色季拉山向东林线宽度基本保持不变,但高度呈现规律性变化。下图示意色季拉山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



(1)请判断乙坡的阴阳坡向并说出判断理由。
(2)简析色季拉山总物种丰富度存在垂直变化的原因。
(3)推测自色季拉山向东林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说出原因。
4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阿尔泰山主峰南部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判断①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出理由。
(2)与荒漠草原带相比,森林草原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位于阿尔泰山脉南坡的“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森林、珍稀动植物和冰川、湖泊等,区内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3)说明建立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的意义。
2022-11-03更新 | 1088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白山脉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推测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
(2)从地形地势角度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随着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试做出合理解释。
2022-10-31更新 | 49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自然带类型。
(2)说出从A到B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33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容重也称土壤假比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它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祁连山中段山地表层土壤容重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发生变化。图1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2为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类型0~10cm土壤容重统计。



(1)指出祁连山中段山地土壤生产力较高的坡向并描述其表层土壤容重的垂直分布特征。
(2)与海拔同为3300米的山地北坡相比,指出南坡的土壤容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在同一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2022-09-28更新 | 71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面积约为2816km2,东西两侧分别为金沙江谷地和澜沧江谷地,主峰海拔为5430m,高出附近的河谷约为3500m。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口有7.3万,其中80%为藏族。保护区内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山坡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等。下图示意某大学科研工作者对云南境内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的调查情况。



(1)简述东、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的差异。
(2)指出疏林灌丛草坡带分布的海拔及坡向,并说明原因。
(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不同海拔地区受植被类型及生长阶段、降水与蒸发等因素影响,往往具有不同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地土壤水分平衡点(蒸发量与降水量相等处)出现的海拔高度相应发生位移。我国某内流湖流域海拔较高,植被大多分布在3200~3800,海拔较高处发育草甸植被和草甸土,该流域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如下图),而非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没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平衡点主要由生长季的水分收支决定。



(1)简述该流域3200~3800m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2)推测该流域3200~3800m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判断该流域土壤水分平衡点出现的海拔高度,并分析平衡点以上区域水分盈余的原因。
(4)在降水保持稳定情况下,推测气候变暖对该流域水分平衡点海拔高度的影响,并说明推测理由。
10 .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坡,D表示____坡。
(2)分析D坡自然地带数目多的原因。分析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分布,简析其原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