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灌丛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灌丛带的2140~2220m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m处的灌丛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灌丛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描述该山2140~2220m海拔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关系。
(2)判断该山2140~2220m海拔处的高山灌丛带,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中山带海拔1600~2800m之间分布有带状的雪岭云杉林,研究人员通过考察云杉林带生物量积累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获得天山雪岭云杉林带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如下图),并发现自西南向东北天山雪岭云杉林带生物量呈降低趋势。



(1)描述天山云杉林带生物量的垂直变化特征。
(2)说明南支天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原因。
(3)分析自西南向东北天山云杉林带生物量呈降低趋势的原因。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研究山地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具有显著的山地特征,是研究山地气候的理想场所。下图示意太白山年内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趋势。



(1)判断太白山南北坡之间年内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推断太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并说明依据。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的主体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势高耸,垂直自然带分异显著。下图示意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明天山南坡与北坡自然带谱反映的气候特点。
(2)天山南坡海拔4 500米以下分布剥蚀高山带,分析其形成原因。
(3)近年来,山地草原带有向云杉林带入侵的趋势,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1-02-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118°05′~118°20′E,25°38′~25°43′N),主峰海拔1850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5.6℃~19.1℃,最冷月(1月)均温3.5℃~9.5℃,最热月(7月)均温23.0℃~27.5℃,年平均降水量1700mm~2000mm;山脉连绵不断,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1)概括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整体分布趋势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确定受人类干扰强度较大的植物属和海拔范围,并描述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分段描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021-01-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8-03-16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8年3月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赛里木湖位于天山山脉西段伊犁河谷地北部。新生代晚期,古天山隆起,因强烈而复杂的断裂运动形成湖泊。下图为赛里木湖位置及其流域水系示意图。


(1)简述赛里木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2)说出赛里木湖湖水的来源和去向。

近年来,赛里木湖湖泊面积变化明显。下图为部分典型年份赛里木湖月度面积变化图。


(3)据图概括赛里木湖湖泊面积变化特点,并推断可能的原因。

博格达峰位于天山山脉东段,景观南北差异显著。下图为博格达峰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4)比较博格达峰南、北坡垂直带谱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4-01-1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9 .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


          

材料二阿尔泰山位于我国新疆最北部,山麓至山峰的海拔变化多在1000米到3500米之间,地势起伏明显。全年都易受西风气流影响,充沛的山地降水造就了阿尔泰山湿润的气候,降雪量多于降雨量。


(1)简析阿尔泰山区降雪量多于降雨量的原因。
(2)图乙是图甲中M山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请判断①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M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2023-10-12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长白山分布着大面积的浮石,保存着原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是东北虎豹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

材料一: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火山喷发引起的冷却效应称为火山冬天。长白山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使山上大量的原始植被被烧毁,导致植被重新演替。北坡植被演替开始时间早,东坡植被演替开始较晚。

材料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南部区域(图2)野猪种群数量约为34363518只,喜欢拱地觅食,适宜栖息地受地形、植被、水源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


(1)浮石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一种岩石,该岩石的特征是(     )。
A.多气孔B.片理构造C.矿物颗粒较粗D.含有动植物化石
(2)下图中甲~戊代表岩浆、沉积物和三大类岩石,浮石形成于(     )。
A.乙→丁B.丙→乙
C.甲→戊D.戊→丙
(3)根据长白山火山灰分布图,判断天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时,该地的主导风向是____风。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____
(4)据图描述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带的差异。
(5)长白山北坡和东坡的植被景观不同,东坡植被演替较北坡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造成地表土壤贫瘠B.水热充足造成植被类型较少
C.降水较多造成雪线高度较低D.火山灰层造成土壤地基不稳
(6)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具有林木稀疏、树干弯曲、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的特征,是因为该地区(     )。
A.岩体松散,土层厚B.位于阴坡,光照少
C.气候寒冷,多大风D.地势陡峭,多落石
(7)关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各功能区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区可进行教学参观B.缓冲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C.核心区基础设施最完善D.各功能区执行相同的生态保护标准
(8)为了保护东北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与俄罗斯开展国际合作,恢复自然生态林②设置铁丝网,避免老虎伤人事件发生
③进行全天候监测,了解东北虎的活动动态④建设生态走廊,促进东北虎向西北部扩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描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南部区域东北虎活动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10)有人认为应加强对该地区野猪种群的保护,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3-12-13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3-2024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