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1-12高一上·辽宁锦州·期末
1 .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指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针叶林带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④常绿阔叶林带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
(3)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______
(4)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______

2 .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自然带从⑤~①体现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 . 下图是我国西部不同纬度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山B坡冰川分布的下界高度比A坡的低,其原因是什么?
(2)乙山D坡自然带数目比C坡的多,其原因是什么?
(3)与乙山的针叶林带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带分布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带,简析其主要原因。
2018-08-06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测试题
4 .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左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_____)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_____)
A.10℃       B.12℃    C.20℃  D.25℃
(3)右图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__,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___
2018-08-05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河北省衡水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 767.2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络绎不绝。

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中国大陆气温直减率的日变化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的某年气温直减率比较图。


(1)“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是登太白山最佳的写照。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
(2)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3)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简要分析该时段与太白山北坡1月份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多肉植物风靡全国,“纳马夸兰”是多肉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西濒大西洋,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某多肉爱好者来到该地区,发现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纳马夸兰”地理位置和某多肉植物示意图。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纳马夸兰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7 .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山地基带一般属于哪类气候?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2018-03-2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8-03-16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8年3月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人臭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与黄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图6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1、2、3.4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

(1)判断图中1所代表的季节,并描述该季节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的特点。
(2)分析季节4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范围最广的原因。
(3)分析黄山短尾猴未在马尾松林范围内活动的原因。
(4)简述人类活动对黄山短尾猴带来的不利影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左图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