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下表为长春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读表中材料,回答下列31、32题。

1.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相吻合的是
A.B.
C.D.
2.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B.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D.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蒸发D.地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
B.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
C.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
D.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
2019-08-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新疆天山山脉的平均雪线高度约3700米,但不同山峰雪线高度却差异明显。


下图为新疆天山山脉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4座山峰的雪线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
2.天山山脉5000米以上区域,冬季积雪覆盖率较夏季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力较强B.夏季植被较多C.冬季气温较低D.冬季降水偏少
2019-08-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新疆天山山脉(右图)的平均雪线高度约3700米,但不同山峰雪线高度却差异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4座山峰的雪线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2①D.④②①③
2.天山山脉5000米以上区域夏季积雪覆盖率较冬季高的原因主要是
A.冬季风力较强B.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植被较少D.夏季降水较多
5 .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甲 、丙
C.丙、甲、乙D.丙、乙、甲
2.甲山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
3.关于甲山峰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2019-06-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6 .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南岭B.秦岭C.天山D.阴山
2.该山地气温最低处位于(  )
A.北坡海拔200-500米B.南坡海拔200~500米
C.北坡海拔500~1500米D.南坡海拔500~1500米
7 . 读下图,完成下题。

上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1)该山脉西坡山麓的陆地自然带是_________,是________气候,在我国_______(有、没有)分布,该山脉位于_______(南、北)半球,从降水的多少看,该山的西坡是______坡。从A到B到C体现的是陆地自然带_________分异规律,它以________为基础。
(2)与阿尔卑斯山相比,该山的自然带的种类___________(较少、较多),理由是________,该山是否有常年积雪___________(有、没有)理由是___________,该山脉西坡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热   B.喜温凉   C.喜湿热   D.耐低温
8 . 读图“1961~2012年某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冰川的退缩速率”,回答下列各题。

1.推测引起不同海拔冰川退缩速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海拔越高,冰川面积越大D.海拔越高,气温变化越小
2.冰川面积退缩可能会导致该山区(     
A.增强增温效应B.减缓增温效应
C.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小D.河流径流量逐年增大
2019-02-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º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

2018-12-04更新 | 1837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CD线为雪线),完成下列各题。

1.对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比较完整
B.北坡地处阴坡和迎风坡,故雪线较低
C.该山地可能是我国的武夷山
D.南坡地处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
2.若①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南非东南端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D.长江三角洲
3.若CD一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该山顶的海拔最接近
A.3700米B.4800米C.5000米D.4680米
2018-10-11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