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2.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 )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西柏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的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材料二   里奥格兰德是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港口城市,位于帕图斯湖湖口,港口最大吃水11.28米。下图为“阿雷格里港和里奥格兰德港的地理位置图”。



(1)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
(2)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是____,解决措施有____
(3)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其形成原因有____
(4)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可能的理由有____
2020-10-14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甲市是我国某自治州的首府,该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图中聚落多沿河流沿岸、沙漠边缘绿洲分布,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之间国道大致呈_______________走向,并分析原因。
(3)简述图中棉花主产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
(4)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4 . 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在傍河的房屋背后,利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悬空建房于河面)、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下图为“乌镇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乌镇水阁的作用是(     
A.方便取水、便于行船B.视野开阔、减小湿度
C.节约土地、利于泄洪D.空气流通、冬暖夏凉
2.乌镇多青石板路的原因是(     
A.抬高地面,防止雨季河水暴涨淹没道路B.就地取材,减少货物运输中产生的振动
C.利于排水,保持路面的干燥和稳定性D.美观耐磨,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5 . 读图“古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图中古丝绸之路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2.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A.盆地中部B.交通干线沿线C.湖泊沿岸D.河流上游
2020-06-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突出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D.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2.乙地的建筑物和聚落,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
3.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B.气温低,热量不足
C.日照时间太长D.土壤盐碱化严重
2020-06-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地形D.冻土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8 .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3.该地大部分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
A.结构复杂B.功能分化明显
C.土地利用以农业生产用地及住宅用地为主D.居住区统一规划

9 . 山区的聚落和人口存在着较大地域差异。下表为“江南丘陵地区聚落规模、人口密度以及村落住宅结构”调查数据。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貌类型代表性村落总户数(户)总人口(人)人口密度
(人/km²)
村落住宅结构
(木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
低山区江现村147639138.9150/42/8
丘陵区烂泥田村2731168389.3335/55/10
盆地区鹿芝岭村12834858796.390/95/5

1.影响该区域聚落规模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地貌类型C.气候特征D.地域文化
2.关于该区域住宅结构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体现气候特征对材料选择的影响 ②低山区盛产木材,木结构较普遍
③盆地经济较发达,砖混结构较多 ④体现人口密度对材料选择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019-11-21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


据此完成下面下列问题。
1.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2.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