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是福州某山区自然村旧址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该村原有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前几年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2018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考察队从山下出发,花费2个多小时徒步到达图1区域开展考察活动,并拍摄了图2照片。


(1)推测图2拍摄的大致时刻(从7:00、10:00、14:00、17:00中四选一),并说明理由。
(2)分析早期该自然村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
(3)分析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的原因。
2021-12-1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西侧,古丝绸之路在翻越帕米尔高原之后,就从该盆地经过,盆地中有若干个绿洲,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小米、苜蓿、烟草、蔬菜和水果等,被誉为“中亚果蔬盆”,该盆地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其东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多山,纳伦河(锡尔河上游段)是国内最大的河流,锡尔河70%的水量来自该河,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主要水源地。下面左图为费尔干纳盆地区域地图,右图为锡尔河水系示意图。



(1)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中亚主要水源地的主要原因。
(2)简析锡尔河主要水量来自纳伦河的原因。
(3)分析费尔干纳盆地成为中亚人口最密集地区的主要原因。

3 . 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通常是因山势、地险,就地取材,建造起高大的墙体。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图示为部分汉代长城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玉门关至敦煌的汉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有(     
①降水稀少,墙体受外力作用小②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③多风沙活动,墙体被风沙掩埋④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下列可能是玉门关修建材料的是(     
A.黄土B.大块岩石C.木材D.珊瑚
3.影响图示区域长城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风向B.地形C.政策D.水源
2021-11-29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略图。图中甲圆圈区域为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材料二: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麓某处拍摄的褶皱景观图。



(1)图1中城镇多位于________(地形),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板块运动角度解释喜马拉雅山褶皱的成因。
(3)从流水作用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邃的原因。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全长561公里,南北纵贯天山山脉,连接南疆与北疆地区。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封路禁行,一年仅开放五个月。其沿途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图左示意该公路穿越地区的等高线分布,图右为该公路部分路段景观图。



(1)说出独库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名称。
(2)分析该公路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封路的原因。
(3)分析那拉提草原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
2021-11-17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黟县位于皖南地区,其县城因与《桃花源记》中的描述极为相似而闻名(文中描述为:“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旅游强县跨越,是安徽省清洁能源使用代表县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黟县县城所处的地形最可能是(     
A.低矮丘陵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
2.推测当地居民利用最普遍的清洁能源为(     
A.太阳能B.地热能C.核能D.沼气
3.当地村落的特点最可能的是(     
A.村落较小,空间分布较分散B.村落较大,聚集的人口较多
C.呈团聚型,多为斜坡屋顶D.呈棋盘式,多开挖土层建造
2021-09-14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珠三角一带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即生蚝的壳,生蚝生命力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浅水区域,经常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热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观大方B.节约蚝壳C.利于雨水排流D.坚固耐用
2.用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美观大方,十分坚固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8 . 贵州某村落历史悠久,建筑物密度高,内部道路系统互不相通(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落建筑物密度高,内部道路系统互不相通有利于(     
A.保温B.防火C.御敌D.排涝
2.据图推测该村落道路的走向布局主要是为了(     
A.适应地形B.减少占地
C.增强通风D.改善采光
2021-05-29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班公湖是高原上的内陆湖,大部分位于我国西藏,小部分在印度境内,周边群山环抱,冰峰林立。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班公湖地理位置重要,219国道(新藏公路)经过湖泊东岸。下图示意班公湖及219国道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9国道E至F路段路面起伏大势是(     
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2.甲、丙两个湖区湖水的流向及流速表现为(     
A.两者都相同B.流速相同流向不同C.流向相同流速不同D.两者都不同
3.夏季乙湖区水温低于甲湖区,是因为乙湖区(     
A.有河流注入B.有湖水上升C.湖面宽度更小D.湖水盐度更低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泉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业繁荣。建桥之前,洛阳江(全长39千米)入海口“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两岸只能靠渡船,“每风潮交作,则数日不可渡”。1059年建成的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大桥,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46座,横跨两个桥墩的条石每块长约11米,宽度0.8米、厚度0.5米,重达10吨以上。2003年洛阳桥入海处建立了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之后红树林肆意疯长扩张,已出现“红树围桥”景象,洛阳桥将可能变成“陆上桥”下图1示意洛阳桥位置,图2为洛阳桥及船形桥墩照片。



(1)说明古代在泉州洛阳江入海口弃渡建桥的原因。
(2)推测古代造桥工匠利用潮汐涨落规律轻松架设笨重条石的做法。
(3)分析洛阳桥船形桥墩尖形端朝向河口上游的好处。
(4)简述红树林不断扩张可能导致洛阳桥逐渐变成“陆上桥”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