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冰洋地区海浪(在风的作用下)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增强不明显。下图示意北冰洋各海域1980年9月和2012年9月海冰范围。


(1)近30年来,北冰洋各海域的海冰范围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发生改变。推测目前图示海域海冰各季节的变化特征。
(2)试对甲海区过去海浪活动较强,但近年来增强不明显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2022-12-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随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腹地的气候发生冷暖、干湿变化,许多湖泊周边出现一圈圈如同树木年轮的同心圆状湖堤。这些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推测当时的(     
A.水量变化B.盐度变化C.水温变化D.含沙量变化
2.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     
A.干热B.干冷C.冷湿D.暖湿
3.为获悉最高湖提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     
A.植物种类B.地貌特征C.湖底沉积物D.湖水矿化度
2022-08-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2021-03-03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青海湖地区从古至今四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依次为(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2.图示时期,规模大的滩坝形成于阶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3.距现今湖区最远的滩坝形成时,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为(     
A.3040米B.3194米C.3240米D.3290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四川自贡·阶段练习

5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洪积扇发育众多,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如同叠瓦,被称为“叠瓦状洪积扇”。下图为阴山南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叠瓦状洪积扇”的形成说明历史时期阴山南麓气候较现在更(     
A.干旱B.湿润C.温和D.寒冷
2.甲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     
A.形成早,颗粒大B.形成晚,颗粒大C.形成早,颗粒小D.形成晚,颗粒小
3.推测乙、丙洪积扇面积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乙河流域降水更丰沛B.乙河流域土质更疏松
C.丙河流域地势更陡峭D.丙河流域植被更茂密

6 .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以长期留存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木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8000年来,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为(     
A.气温降低,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降水增多C.气温降低,降水减少D.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2.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于(     
A.新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前寒武纪
7 .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如下左图)。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

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下右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


      
(1)科研人员可借助树轮推测当年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请说明理由。
(2)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
(3)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

8 . 冻土是指温度在0℃及其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明显。研究发现,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湿地面积有较大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2月—1月B.1月—2月C.2月—3月D.3月—4月
2.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反映出该省(     
A.冻土初日提前B.冻土终日提前C.冻土期延长D.冻土面积增加
3.季节性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导致黑龙江省湿地萎缩,主要是因为(     
A.降水减少B.蒸发增加C.下渗增加D.融雪减少

9 .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B.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C.年际平衡变化较小D.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2.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D.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3.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最可能导致当地(     
A.地下径流增加B.气候变暖加速C.农业生长期延长D.岛屿数量增加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孢粉是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器官,能大量完好地保存在沉积层中。下图示意从青海湖沉积层钻孔中获取的距今不同年代的孢粉浓度变化,图示期间的青海湖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由青海湖沉积层钻孔获取的(     
A.孢粉总浓度、木本孢粉浓度、草本孢粉浓度B.草本孢粉浓度、孢粉总浓度、木本孢粉浓度
C.孢粉总浓度、草本孢粉浓度、木本孢粉浓度D.木本孢粉浓度、孢粉总浓度、草本孢粉浓度
2.距今12000~10000年期间,青海湖流域可能(     
A.气候湿润,趋于温暖B.气候干燥,趋于温暖
C.气候干燥,趋于寒冷D.气候湿润,趋于寒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