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北迁,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后抵达玉溪市峨山县。截至2021年5月28日,15头野象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并觅食。40余天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材料二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现在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也会吃香蕉和甘蔗等。

材料三   左图为历史上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右图为云南亚洲象一路北迁线路图。


             
(1)据左图描述甲一丁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规律,并推测丙、丁时期气候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针对云南亚洲象濒危的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2 . 我国野生亚洲象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三个州市,其生存环境面临破碎化的威胁。然而在几千年前,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与现在相比有很大差异。图为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各省行政区简称推测野生亚洲象在历史上曾有分布的是(     
A.黑龙江省B.云南省C.重庆市D.河南省
2.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破碎化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食物种类减少②人象冲突增加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影响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逐渐南退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不同朝代战乱B.森林面积锐减C.全球气候变化D.人口城市扩张

3 . 2020年3月28日20:30—21:30,全球7000多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一小时,以参加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A.酸雨蔓延B.全球变暖C.臭氧层破坏严重D.大气光污染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A.共同B.不同C.有区别D.共同但有区别
4.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8-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千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下图为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海岸线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距今1.2一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为(     
A.逐渐降低B.先升后降C.逐渐升高D.先降后升
2.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不包括(     
A.流域降水量减少B.退耕还林C.修建水库D.地壳上升
2022-07-18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阿德利亚企鹅数量锐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000对左右。

材料二: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材料三:2020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呢?应如何应对?
2022-05-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陕西中北部(关中川道和渭北旱塬)属温常大陆性季风气候,是陕西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关中川道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渭北旱塬海拔较高,地貌以高原沟壑为主,但目前小麦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陕西中北部1961年-2018年冬小麦越冬期变化(越冬期定义为0℃终日至次年0℃初日的日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陕西中北部冬小麦越冬期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中川道波动增长B.渭北旱塬逐年缩短
C.总体呈逐年缩短趋势D.总体呈波动缩短趋势
2.陕西中北部冬小麦越冬期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     
①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②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③使冬小麦播种期推后④加大春季病虫害风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渭北旱塬小麦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小麦种植北界北移B.区域降水减少C.区域水土流失加剧D.种植结构调整
2022-04-26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麒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材料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生产与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峰值,并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请你为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11-03更新 | 430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