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青海湖地区从古至今四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依次为(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2.图示时期,规模大的滩坝形成于阶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3.距现今湖区最远的滩坝形成时,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为(     
A.3040米B.3194米C.3240米D.3290米

2 .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列举了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退缩等极端气候指标。下图示意地球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势起伏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冰(     
A.面积年内变化幅度小B.消融速度慢C.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D.消融速度快
3.报告列举的气候指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     
A.极端天气影响生物生存B.北半球种植业北界南移
C.火山喷发频率将会增加D.全球粮食产区产量都增

3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2018年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下图示意1979--2017年9月和3月南极海冰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     
A.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B.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C.在图示时段海冰范围有增大的趋势D.在图示时段海冰具有年递增的趋势
2.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海冰较常年增多即为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德雷克海峡的冰退现象会出现在(     
A.3月B.6月C.9月D.12月
3.在2012-2013年期间,南极洲周围海冰面积发生变化,短期内将会导致(     
A.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B.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C.菲律宾易发洪涝灾害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大量燃烧矿物质燃料,可能导致我国(     
A.北方生长季缩短B.天山雪线海拔降低
C.人口地理界线西移D.极端天气现象多发
2.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兑现承诺,成为史上首个“碳中和”冬奥会。在北京冬奥会前期及举办过程中,下列措施中体现了“碳中和”理念的是(     
①赛道实施人工造雪
②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
③严格执行了闭环管理(冬奥会期间,所有涉奥人员只能在人为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④河北省张家口市2014年以来完成营造林1643万亩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3.有助于促进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A.长三角地区开发水能B.东北优化产业结构
C.江汉地区开发地热能D.内蒙古地区全面造林

6 . 有学者通过对西北地区21个代表站点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的气候演变规律,提出了西北气候由暖干型开始向暖湿型转变的观点。下表示意依据气温及降水统计数据得出的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距平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西北干旱区气温距平变化(单位:℃)

年平均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0.3

-0.4

0

-0.2

-0.4

1961-1970

-0.3

0.2

0

-0.3

-0.8

1971-1980

0

-0.1

0.2

0.2

-0.3

1981-1990

0.1

0

-0.2

0.1

0.7

1991—2000

0.4

0.5

0.1

0.3

0.9

表2西北地区降水距平变化(单位: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7.78

2.1

-1.9

-5.5

-3.7

1961-1970

-9.52

0.3

-6.9

-0.8

-3.2

1971-1980

-2.53

-4.2

-1.9

5.7

0.3

1981-1990

6.43

3.2

1.5

-2

1.1

1991-2000

8.44

1.1

7

-0.6

1.4

1.西北地区增温趋势明显的季节是(     
A.春、秋季B.秋、冬季C.夏、秋季D.春、冬季
2.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时期及该时期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A.1981—2000年春季B.1991—2000年春季
C.1981—2000年夏季D.1991—2000年夏季
3.下列对西北地区变暖变湿趋势影响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冬小麦返青提早、抽穗期提前、成熟期提前
B.加剧病虫害的流行
C.冬季降水量增多,对土壤保墒和作物越冬有利
D.冬季气温升高,牧区雪灾减少,利于牲畜安全越冬
2021-04-14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7 . 新生代第四纪末次冰盛期是地质史上最后一次冰期盛期,南北两极气温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20℃,南北两极冰盖迅速发育,凝固了大量的水分,致使全球海平面平均下降了约130m。末次冰盛期,中国沿海地区大陆架几乎全部出露,日本海成为一个冰封的内陆海(湖),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黄土状堆积物,称为下蜀黄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末次冰盛期之前的温暖期相比,末次冰盛期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①日本西部地区降雪增多②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下降③低纬地区降温幅度最大④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变质作用B.海浪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