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下图)是我国南沙群岛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礁。受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该地区的珊瑚礁存在明显的二元地质结构(表层为全新世松散珊瑚礁沉积物,下层为更新世以前已成岩的礁灰岩)。近年来,我国在该礁的西南部修建了人工岛。受盛行风的影响,人工岛周围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简述人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部的原因。
(2)说明该地珊瑚礁二元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3)比较A、B两地沉积物渗透性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024-06-1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中国地理(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水中,随深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碳酸钙溶解度增大。碳酸盐补偿深度是指海洋中碳酸钙的补给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其下方溶解速率快于补给速率,碳酸钙难以沉积,浅色的碳酸钙沉积主要在该深度以上,故该深度被称为“海底雪线”(左图)。当浅海接受的碳酸钙沉积增加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会变浅。地质历史时期,广西南部处在海陆过渡地带,台地、盆地相间,部分台地被海水淹没(右图)。研究表明,气候进入间冰期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地质学家据此推测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冰期海底台地扩张。

(1)分析间冰期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的原因。
(2)说明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的理由。
2024-04-19更新 | 6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整体性与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3 . 植被绿度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来表示。19822020年,东北森林带(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植被绿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02020年植被绿度减少区域扩大了近7.23倍,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北部。下图示意19822020年东北森林带温度及降雨量距平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大、小兴安岭相比,长白山脉森林带(     
①阔叶林占比高②针叶林占比高③植被呼吸作用弱④植被光合作用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982~2020年东北森林带气候总体呈现(     
A.暖湿趋势B.冷湿趋势C.暖干趋势D.冷干趋势
3.2000~2020年间大兴安岭西北部植被绿度减少严重,最可能是因为(     
A.土壤养分流失B.冻土厚度变薄C.温度波动下降D.土壤水分亏缺

4 . 北极放大效应指当地球气候受到温室气体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时,极地地区比低纬度地区的近地表升温更加迅速。1998~2012年,北极变暖速率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六倍以上。下图是北极海冰最小覆盖度边缘对比。虚线为2013年海冰最小覆盖日(9月21日)的覆盖边缘,实线为2019年海冰最小覆盖日(9月24日)的覆盖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下列不属于北极海冰变化特点的是(       
A.加拿大北部群岛地区海冰增长B.格陵兰岛地区海冰边缘变化不大
C.2019年海冰比2013年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小D.挪威海地区海冰增长
2.北极放大效应的原理是(       
①海冰融化,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②海洋蒸发量增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北极沿岸多发达国家,CO2排放量巨大④北极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2-23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1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床一般低于周边地表,而倒置河床是一种高出周边地表的古河流地貌,可以表征区域气候的波动变化。沙漠中分布的倒置河床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之上。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床地貌从①到②的变化反映了区域气候(     
A.由干变湿B.由湿变干C.由暖变冷D.由冷变暖
2.导致河床高出周边地表的主要原因是河床(     
A.受流水沉积作用增强B.表层物质抗侵蚀强
C.受风力侵蚀作用减弱D.沉积物的来源增加
2024-02-06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押选择06 地表形态的塑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选择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的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其边界的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全球海平面的升降与大陆冰川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同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水平方向上由深海到浅海依次是石灰岩、页岩、砂岩。图1为欧洲三次冰期大陆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11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某海湾及附近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Q地在这三次冰期期间形成的海底岩石的垂直剖面示意图。研究表明三次冰期时间连续,三次冰期时图2对应的区域地壳总体稳定。

(1)根据冰川边界位置,说出三次冰期中最温暖的冰期并简述理由。
(2)说出图1中冰期③时对应图2中的海岸线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次冰期可能的先后顺序。
2024-02-06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7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押选择03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选择

8 . 2023年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寒潮过后北方气温回升慢等特点。因为降温幅度大,部分民众对气象专家预测的“暖冬”提出了质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西风急流减弱,导致北极地区冷空气南下,是此次强寒潮的主要成因。下图示意12月1日~18日全国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象专家判断(或预测)区域某季节气候偏暖(或偏冷),依据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气温B.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D.气温日较差
2.2023年12月北极外围西风急流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北极与赤道之间的(     
A.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B.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C.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减小D.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3.与往年同期的寒潮相比,此次寒潮过后我国北方气温回升较慢,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较弱B.地面反射率较高
C.日照时间较短D.大气削弱作用强
2024-01-19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9 . 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全球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生代后期气候(     
A.非常寒冷B.温暖干旱C.高温多雨D.比较湿润
2.图中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海陆分布格局接近现代C.是铁矿成矿期D.大陆冰川的覆盖面积广
2024-01-1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保障(5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10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青海湖地区从古至今四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依次为(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2.图示时期,规模大的滩坝形成于阶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3.距现今湖区最远的滩坝形成时,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为(     
A.3040米B.3194米C.3240米D.3290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