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024·广东广州·二模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水中,随深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碳酸钙溶解度增大。碳酸盐补偿深度是指海洋中碳酸钙的补给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其下方溶解速率快于补给速率,碳酸钙难以沉积,浅色的碳酸钙沉积主要在该深度以上,故该深度被称为“海底雪线”(左图)。当浅海接受的碳酸钙沉积增加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会变浅。地质历史时期,广西南部处在海陆过渡地带,台地、盆地相间,部分台地被海水淹没(右图)。研究表明,气候进入间冰期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地质学家据此推测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冰期海底台地扩张。

(1)分析间冰期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的原因。
(2)说明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的理由。
2024-04-19更新 | 5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整体性与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23-24高二上·福建龙岩·期末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的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其边界的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全球海平面的升降与大陆冰川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同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水平方向上由深海到浅海依次是石灰岩、页岩、砂岩。图1为欧洲三次冰期大陆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11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某海湾及附近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Q地在这三次冰期期间形成的海底岩石的垂直剖面示意图。研究表明三次冰期时间连续,三次冰期时图2对应的区域地壳总体稳定。

(1)根据冰川边界位置,说出三次冰期中最温暖的冰期并简述理由。
(2)说出图1中冰期③时对应图2中的海岸线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次冰期可能的先后顺序。
2024-02-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23-24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3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押选择03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选择

4 . 2023年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寒潮过后北方气温回升慢等特点。因为降温幅度大,部分民众对气象专家预测的“暖冬”提出了质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西风急流减弱,导致北极地区冷空气南下,是此次强寒潮的主要成因。下图示意12月1日~18日全国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象专家判断(或预测)区域某季节气候偏暖(或偏冷),依据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气温B.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D.气温日较差
2.2023年12月北极外围西风急流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北极与赤道之间的(     
A.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B.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C.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减小D.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3.与往年同期的寒潮相比,此次寒潮过后我国北方气温回升较慢,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较弱B.地面反射率较高
C.日照时间较短D.大气削弱作用强
2024-01-1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一上·北京石景山·期末

5 . 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全球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生代后期气候(     
A.非常寒冷B.温暖干旱C.高温多雨D.比较湿润
2.图中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海陆分布格局接近现代C.是铁矿成矿期D.大陆冰川的覆盖面积广
2024-01-19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保障(5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6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青海湖地区从古至今四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依次为(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2.图示时期,规模大的滩坝形成于阶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3.距现今湖区最远的滩坝形成时,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为(     
A.3040米B.3194米C.3240米D.3290米

7 .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研究人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高峰之后阶段(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四个阶段中,碳排放强度大、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该特点所对应的阶段是(     
A.S1B.S2C.S3D.S4
2.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不稳定性增加,主要原因是(     
A.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B.煤炭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
C.煤炭利用使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问题严重
D.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
2023-08-10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9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的冻融状态极大地影响着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微生物的生存,其日冻融循环出现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温度逐渐升高)以及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温度逐渐降低),起始时间为正值说明冻融循环推后。下图为青藏高原2003~2019年日冻融循环发生时间点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土壤冻融状态变化表述的是(     
A.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B.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C.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和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均提前
D.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融状态影响最大
2.青藏高原进入日冻融循环最早的年份是(     
A.2004年B.2008年C.2013年D.2016年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9 .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可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及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和植被生长季变化的差异,造成其植被覆盖指数的增加程度不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反而会限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据此完下列小题。

   

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覆盖指数增加量最大的是(     
A.I区B.Ⅱ区C.Ⅲ区D.IV 区
2.近年来,与IV 区相比,I区整体上(     
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多 ②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少
③植被生长季变化大 ④植被生长季变化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长期来看,气候变暖会阻碍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分供应增加B.土壤水分供应减少
C.区域降水总量增加D.区域降水总量减少
2023-05-30更新 | 64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读图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     
A.暖干B.暖湿C.冷湿D.冷干
2.关于地球演化的正确叙述是(     
A.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B.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
C.新生代气候波动幅度最小D.鱼类出现的时间晚于人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