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寒潮过后北方气温回升慢等特点。因为降温幅度大,部分民众对气象专家预测的“暖冬”提出了质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西风急流减弱,导致北极地区冷空气南下,是此次强寒潮的主要成因。下图示意12月1日~18日全国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象专家判断(或预测)区域某季节气候偏暖(或偏冷),依据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气温B.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D.气温日较差
2.2023年12月北极外围西风急流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北极与赤道之间的(     
A.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B.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C.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减小D.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3.与往年同期的寒潮相比,此次寒潮过后我国北方气温回升较慢,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较弱B.地面反射率较高
C.日照时间较短D.大气削弱作用强
2024-01-1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介绍了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0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195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方增温速率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2017年,中国属异常偏暖年份,地表年平均气温接近20世纪初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b____;c____;d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
2021-08-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22-23高二下·河北沧州·阶段练习

3 . 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当人均收入到达7000~8000美元这一临界点之后,随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高趋低,污染程度趋缓。图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     
A.在拐点前一直增加B.在拐点后下降明显
C.拐点的时间明确D.在拐点后经济增速快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污染水平反而降低,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     
A.人口、城市减少B.治污能力提升
C.工厂、企业减少D.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是发达国家在碳减排过程中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发达国家(     
A.人口数量更多,工业更发达
B.技术力量雄厚,更有能力减少排放
C.过去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D.经济实力强,更能承担减排带来的损失
2023-03-16更新 | 73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5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高频选择题6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2022·上海闵行·一模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闭幕,世界各国全面应对气候变化踏上新征程。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指出:将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限制在特定水平,需要限制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量,还要控制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

英国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3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格拉斯哥闭幕,大会的目标是:与工业化前相比,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限定在1.5℃内。中国、俄罗斯、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共同承诺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40多个国家同意放弃使用煤炭。

主要国家2019年二化碳排放情况

国家总排放量(百万吨)人均排放量(吨)承诺净零碳排放的时间
中国98267.252060年
美国496515.572045年
印度24802.012070年
俄罗斯153310.762060年
日本11238.842050年

注:净零碳排放指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放等于植树或新技术减少的碳排放量.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官网。

(1)简述1880年工业化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全球平均气温的具体数值变化。
(2)说出除二氧化碳之外,其它两种温室气体的名称。
(3)运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
(4)应对全球变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请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国家为例,阐述你对“共同”和“有差别”责任的理解。
2022-03-04更新 | 29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 环境问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湖北武汉·开学考试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高耸,冰川广为发育。研究表明,近20多年来,西喀喇昆仑山不同规模、朝向的冰川出现了萎缩停滞或者前进的现象。左图示意1993年、2000年和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规模冰川面积分布以及1993~2016年不同规模冰川面积萎缩率。右图示意1993~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积萎缩率。



(1)据左图,说明西喀喇昆仑山地冰川面积萎缩率与冰川规模之间的关系及成因。
(2)据右图,说明西喀喇昆仑山地南、北朝向冰川规模的差异及其依据。
(3)依据西喀喇昆仑山地冰川的变化,分析该地1993~2016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2021-10-14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湖北地理高考真题(非选择部分)
23-24高二上·福建龙岩·期末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的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其边界的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全球海平面的升降与大陆冰川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同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水平方向上由深海到浅海依次是石灰岩、页岩、砂岩。图1为欧洲三次冰期大陆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11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某海湾及附近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Q地在这三次冰期期间形成的海底岩石的垂直剖面示意图。研究表明三次冰期时间连续,三次冰期时图2对应的区域地壳总体稳定。

(1)根据冰川边界位置,说出三次冰期中最温暖的冰期并简述理由。
(2)说出图1中冰期③时对应图2中的海岸线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次冰期可能的先后顺序。
2024-02-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2024·广东广州·二模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水中,随深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碳酸钙溶解度增大。碳酸盐补偿深度是指海洋中碳酸钙的补给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其下方溶解速率快于补给速率,碳酸钙难以沉积,浅色的碳酸钙沉积主要在该深度以上,故该深度被称为“海底雪线”(左图)。当浅海接受的碳酸钙沉积增加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会变浅。地质历史时期,广西南部处在海陆过渡地带,台地、盆地相间,部分台地被海水淹没(右图)。研究表明,气候进入间冰期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地质学家据此推测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冰期海底台地扩张。

(1)分析间冰期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的原因。
(2)说明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的理由。
2024-04-19更新 | 5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整体性与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8 .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如下左图)。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

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下右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


      
(1)科研人员可借助树轮推测当年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请说明理由。
(2)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
(3)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4.7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2022·河北石家庄·二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升金湖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湖床平均海拔11m,湖周岗地平均海拔25m。该湖对气候环境变化较敏感,拥有完整的湖泊沉积序列。我国科研人员在升金湖采集连续沉积岩芯,利用沉积物粒度和总有机碳(TOC)等环境指标重建升金湖地区过去千年以来气候干湿变化状况。沉积物粒度是反映区域干湿变化的物理指标之一,用于指示湖泊水位高低。总有机碳反映沉积物中有机质输入情况,其来源包括湖泊水生植物和流域径流带来的陆源植物碎屑。左图示意升金湖地理位置,右图示意升金湖沉积物粒度和TOC变化。



(1)简述升金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与其他阶段相比,阶段Ⅲ升金湖水位和总有机碳含量特点及产生原因。
(3)描述升金湖地区近千年湖泊水位和气候干湿整体变化趋势。
2022-05-03更新 | 523次组卷 | 4卷引用:05 地表形态的塑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两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广东专用)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问题探究】

描述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可能原因。
2023-01-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讲+练】14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聚焦】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