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的冻融状态极大地影响着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微生物的生存,其日冻融循环出现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温度逐渐升高)以及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温度逐渐降低),起始时间为正值说明冻融循环推后。下图为青藏高原2003~2019年日冻融循环发生时间点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土壤冻融状态变化表述的是(     
A.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B.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C.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和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均提前
D.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融状态影响最大
2.青藏高原进入日冻融循环最早的年份是(     
A.2004年B.2008年C.2013年D.2016年

2 . 研究表明,泥炭是一种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地质载体。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科研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泥炭样品的吸光度,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区锦北泥炭距今6000年以来剖面样本的吸光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当时的气候特征与下列气候事件体现一致的是(     
A.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严重干旱事件B.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
C.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D.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
2.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反映该地区距今6000-35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最可能的是(     
A.沼泽中水生植物增多B.沼泽地表水盐度降低
C.沼泽地面积显著增大D.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

3 . 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以及入湖处与湖心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下面图1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2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地売上升,流水沉积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2.图1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A.总体变粗B.总体变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3.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A.变干一变湿一变干一变湿B.变湿一变干一变湿
C.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D.变干一变湿一变干
2021-01-12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卷(五)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