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3·湖北·模拟预测

1 .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异常突出。图1、图2分别示意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点逐月累积蒸发量及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即距平值的累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鞘岭站(     
A.1960—1970年的年蒸发量最大B.1980年的年蒸发量累积距平最小
C.1990年的蒸发量与平均值相同D.1995—201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较小
2.与永昌站相比,民勤站1970—199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差异可能取决于(     
A.气温变化B.风速大小C.水源供应D.植被覆盖
3.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点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旱涝灾害加剧B.尾闾湖泊扩大C.植被类型减少D.绿洲快速扩张
2023-10-2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猜题卷(一)

2 .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可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及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和植被生长季变化的差异,造成其植被覆盖指数的增加程度不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反而会限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据此完下列小题。

   

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覆盖指数增加量最大的是(     
A.I区B.Ⅱ区C.Ⅲ区D.IV 区
2.近年来,与IV 区相比,I区整体上(     
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多 ②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少
③植被生长季变化大 ④植被生长季变化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长期来看,气候变暖会阻碍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分供应增加B.土壤水分供应减少
C.区域降水总量增加D.区域降水总量减少
2023-05-30更新 | 63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地理试题(文科)

3 . 温度、降水是影响山地冰川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海拔3556米,是宁夏的最高峰,境内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但分布于贺兰山主峰附近地区的冰川地貌和沉积物却显示出贺兰山在历史时期的冰川演变,下图为贺兰山末次冰盛期冰川分布的海拔高度与累计面积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末次冰盛期相比,导致目前贺兰山地区没有现代冰川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间冰期,年平均气温较高B.位于低纬度地区,年均温较高
C.主峰海拔降低,冬季气温较高D.全球气候加速变暖使冰川融化
2.贺兰山不同海拔高度与冰川面积的关系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正相关 坡面气温差异B.负相关 坡面坡向差异
C.正相关 坡面坡度差异D.负相关 坡面面积差异
2022-06-03更新 | 56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4 .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温带草原带,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与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A.寒温带荒漠带;寒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B.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寒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C.寒温带荒漠带;寒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热带常绿季雨林带
D.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寒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热带常绿季雨林带
2.与现今相比,末次冰盛期东部季风区同一自然带位置(     
A.偏东、偏南B.偏东、偏北
C.偏西、偏南D.偏西、偏北
3.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因素有(     
①冰川覆盖面积大,下垫面增温慢②亚洲低压势力较强③海岸线偏东,距离海洋较远④夏季风势力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1-18更新 | 318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侯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下表示意荆州一带六世纪前期与现代物候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六世纪前期花信风起始日期(花期)现代平均起始日期
杏花2月24日(雨水二候)3月4日
桃花3月6日(惊蛰一候)3月16日
海棠3月21日(春分一候)3月27日
梨花3月26日(春分二侯)4月4日
麦花4月10日(清明二候)4月15日
柳花4月15日(清明三侯)4月17日
牡丹4月20日(谷雨一候)4月22日
株花4月30日(谷雨三候)5月4日

1.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花信风(     
A.仅适合我国南方地区B.涵盖全年二十四个节气
C.与风向和风力密切相关D.主要受制于气温的变化
2.荆州一带,六世纪前期与现代相比(     
A.冬春风力强B.物候相差大C.冬春气温高D.初夏气温低
2021-05-03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它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北至长城沿线,南至鄂西北地区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仰韶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考古发现了大量石斧、石铲等农耕石器。在仰韶期,淮河下游基本无人类分布,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上。下图为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亚热带北界变迁图。



(1)与现代相比,描述仰韶期亚热带北界的位置差异。
(2)推测仰韶期相对于现代亚热带北界位置差异的原因。
(3)说明仰韶期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上的益处。
(4)分析淮河下游滨海地区仰韶期文化遗址极少的自然原因。
2020-06-05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