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合作探究】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材料1: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2 . 超级芦竹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能源植物。超级芦竹可生产各种生物油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改变大气结构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下图示意超级芦竹对大气结构的改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1)(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B.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D.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易)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A.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B.温暖期与冰期交替C.波动下降D.波动上升

考点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3)(易)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石化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B.臭氧层破坏C.氮气增加D.水汽含量减少

(4)(难)读图分析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中)南极大陆冰川大量融化的原因有(     
①南极火山喷发②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
③科考站排放了过多的热量④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6)(中)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蒸发加剧,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中)南极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危害有(     
①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被淹没②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③南极大陆北极熊生存空间大幅度缩小④海水入侵陆地,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差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考点4.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8)(中)为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趋势,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①加强国际合作②开展植树造林③开发新型能源
④开发节电技术⑤发展电子商务⑥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2024-02-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的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其边界的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全球海平面的升降与大陆冰川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同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水平方向上由深海到浅海依次是石灰岩、页岩、砂岩。图1为欧洲三次冰期大陆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11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某海湾及附近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Q地在这三次冰期期间形成的海底岩石的垂直剖面示意图。研究表明三次冰期时间连续,三次冰期时图2对应的区域地壳总体稳定。

(1)根据冰川边界位置,说出三次冰期中最温暖的冰期并简述理由。
(2)说出图1中冰期③时对应图2中的海岸线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次冰期可能的先后顺序。
2024-02-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4 . 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暧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读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023-09-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选必三第三章教材思考题专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南海海域珊瑚消失了80%,世界海平面也在不断升高,碳减排任务迫在眉睫。下图为1958~2020年全球和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变化示意图。

   

(1)指出1958~2020年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变化特点以及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的关系。
(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我国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多发。预计在全球变暖2℃时,相比1.5℃温升,全球更多地区将受到严重农业干旱和生态干旱的影响。图示意预估得到的全球不同温升时全球干旱区域十年一遇干旱强度(a)(数值越大,强度越大)和发生频率(b)(数值越大,发生频率越高)的变化。

   

(1)描述全球气候变暖与干旱灾害的关系。
(2)从农业生产角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农业干旱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7-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肥西县肥西宏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明显,这个现象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同期,北极海冰正在快速消退,对北极地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图示意1988~2017年北极地区多年冰区和季节冰区分布。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据图说出北冰洋冰区发生的变化。
(2)简述北冰洋冰区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概括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23-07-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湖面海拔4718来,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纳木错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牧草广布,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湖中生活着大量古老鱼类。左图示意纳木错位置和流域范围,右图为纳木错水面面积与蓄水量变化趋势。



(1)推测纳木错属于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说明理由?
(2)简述湖中生活着大量古老鱼类的条件。
(3)结合纳木错面积变化趋势,从水体补给角度推测该区域气候变化特点。
(4)说明纳木错面积不断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023-03-2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冻圈是地球系统中水体处于冻结状态的负温圈层,主要分布在地球两极和部分高山地区,是体现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明显的证据。它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供给、水文和生态调节等各种惠益,也带来雪崩、泥石流等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冰冻圈范围正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自然系统,也将对全球的人文、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下图表示1979-2019年北极海冰和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图。



(1)地球各圈层间存在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关系。说出与冰冻圈联系密切的圈层名称。
(2)分析地球北极、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特点。
(3)冰冻圈范围变化是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造成的。从大气受热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角度分析其形成机制。
(4)为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实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2023-01-18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北迁,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后抵达玉溪市峨山县。截至2021年5月28日,15头野象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并觅食。40余天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材料二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现在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也会吃香蕉和甘蔗等。

材料三   左图为历史上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右图为云南亚洲象一路北迁线路图。


             
(1)据左图描述甲一丁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规律,并推测丙、丁时期气候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针对云南亚洲象濒危的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