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美国科学家宣布,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今年5月再创新高。图为中国1981年至2016年的碳排放增长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1—2016年间碳排放量持续增长
B.1981—2016年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C.1997—1999年与2013—2016年碳排放量下降原因不同
D.2002—2003年与2012—2013年碳排放量增长速度一致
2.有利于我国减少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B.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C.开发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2020-11-27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普通班)
3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材料二:现在地球不仅面临着温室效应的困扰,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


(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____(填序号)和______(填序号)。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增强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___(填序号), 请列举一项在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球变暗”现象可以使 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

4 . 2020年2月以来,南极地区出现大规模“红雪”现象,白茫茫冰川之中夹杂了不少类似于“血”一样的物质。此现象是冰川中一种叫做衣藻的藻类,因冰川融化,红色色素物质不断积累导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南极地区出现“红雪”现象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空洞B.环境污染C.全球变暖D.植被破坏
2.缓解该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禁用化石燃料B.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C.提高植被覆盖率D.加强全球合作
2020-07-2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5 . 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亿人)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
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小
C.德国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国
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一般大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A.尽量多发展高耗能企业B.随手关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6 . 2019年5月7日,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在芬兰罗瓦涅米结束。由于美国的反对,本届会议未能取得预期结果。读北极冰川范围预测图及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北极冰川范围变化的趋势。       
(2)图中,①箭头是       ;②箭头是指       
(3)据图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4)结合碳循环示意图及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人类活动是如何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
2019-07-0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7 . 下图为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结构图,读图回答问题。

1.2010—2018年期间,江苏
A.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B.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D.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2.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优化工业生产结构B.控制农作物种植面积
C.发展绿色交通D.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形成统一意见,达成一项普遍适用的协议,并于2020年开始付诸实施。
       材料二 如下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3)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9 . 图为“某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宣传海报画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报画面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水体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D.大气污染
2.应对该环境问题措施,最为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关停所有重工业
C.建立自然保护区D.加强国际合作
2018-07-03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0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显示的是在挪威最北端的岛屿上,人们发现的一只饿死的北极熊的尸体,研究人员认为它的死因是海冰的融化导致北极熊捕食地萎缩造成的。

材料二:下图为“2016年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1)造成材料一中北极熊饿死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环境问题的造成的影响有____、_______。
(2)图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据图所示信息分析该国排放总量多的原因:_____、_____。
(3)请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