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海洋碳汇是地球最大碳储库,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碳元素主要以无机和有机两种形态存储在海洋中,其中有机碳由生物代谢影响,而无机碳则由降水、径流等无机物质循环影响。下图为海洋碳循环主要过程示意图(数值为单位量)。完成下面小题。


1.示意图中深层海底的沉积净固定碳值为(     
A.83B.67C.53D.38
2.符合当前海洋碳储量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A.B.C.D.
2023-03-17更新 | 1238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2 .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排放源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水稻种植、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燃料燃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烷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甲烷能(     
A.大量吸收太阳短波辐射B.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大量反射太阳短波辐射D.大量反射地面长波辐射
2.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CO2的转化
C.秸秆燃烧D.粪便和植物体腐烂
3.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     
A.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B.进行垃圾深度填埋
C.提倡面食,减少水稻种植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022-04-15更新 | 142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3 . “绿电”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绿色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德国在2022年创下了绿电使用纪录,绿电占比已达到48%,几乎覆盖了德国一半的电力消费;下图为德国2022年某月19日06:00-21:45绿电生产结构和电力消费图,这日天气晴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德国绿电生产以(     
A.风电、光伏发电为主B.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主C.水电、光伏发电为主D.水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主
2.德国持续、大力推广绿电,可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A.减少碳排放B.减小电网波动C.降低能源需求D.减少能源进口
3.该日所在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3月C.5月D.7月
2024-01-2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淌箐村地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有亚洲象活动的踪迹,常住人口150人,长期以来以种植天然橡胶为生,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为276.5吨(单是北京某电厂一年碳排放就达400万吨)。倒淌箐村面临紧迫的“消碳”任务,2021年在跨国企业昆明分公司支持下建立“消碳庄园”。“消碳庄园”引导村民搭建光伏板发电,种植200亩坚果、芒果等经济作物,安装100个木质蜂箱养蜂,为县里的蜂产品公司提供优质蜂蜜。“消碳庄园”安装蜂箱对缓解人象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蜜蜂常成群在森林中活动。下图示意倒淌箐村的位置。


(1)倒淌箐村碳排放较低,却面临紧迫的“消碳”任务,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与昆明相比,分析该公司在倒淌箐村建设“消碳庄园”面临的困难。
(3)简述“消碳庄园”安装蜂箱对缓解人象矛盾的作用。
(4)从养蜂产业的角度,为“消碳庄园”提高“消碳”效果提出合理建议。
2023-04-30更新 | 1007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表示意2010年我国某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排放总量
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8
1.2010年该地区碳源与碳汇的比值约(     
A.31.52B.0.03C.30.42D.0.96
2.为实现该地区碳达峰和碳中和,可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B.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C.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D.降低工业化发展速度
2023-04-02更新 | 9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冰岛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近郊的地热发电站附近,兴建了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碳捕集工厂——奥卡。该工厂通过12台风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并加热到100℃与水混合(1吨二氧化碳约需27吨水),被泵送入地下约1000米的玄武岩洞穴深处,在地下二氧化碳与玄武岩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矿物质,永久储存在地下。据称,该工厂装置多数为手工制造,采用模块化施工,占地面积小,每年仅能捕捉4000吨二氧化碳,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



(1)说出冰岛建设奥卡碳捕集工厂的自然条件。
(2)分析奥卡碳捕集工厂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的原因。
(3)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4)简述该项目的运营对周边区域环境带来的生态效益。
2022-11-01更新 | 1583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思而行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哈萨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核心区,近年来荒漠化日益严重。为了更好地防治荒漠化保护农田和牧场该国推出了很多新颖的农业方式,比如绿草一蜂窝传送带法。这种方法就是将作物种植业和蜜蜂养殖业结合起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农户创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萨克斯坦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为(     
A.暖湿化B.暖干化C.冷干化D.冷湿化
2.该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优点有(     
①提高授粉效率②为牲畜提供饲料③立体农业保护生态④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绿草一蜂窝传送带法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可以缓解(     
A.水土流失B.森林退化C.气候变暖D.热岛效应
2023-04-04更新 | 83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八所重点学校高考二模联考地理试题

8 .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主要分为地质封存法和矿物封存法两类。地质封存法是将超临界状态(气态、液态的混合体)的二氧化碳注入深层地质结构中,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不可开采的煤矿等进行封存。矿物封存法是在催化剂的辅助下,通过CO2与含Mg和C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将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稳定的固体碳酸盐的方法(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相比,地质封存法(     
A.储存量大,易泄露B.储存量小,易泄露
C.储存量小,不易泄露D.储存量大,不易泄露
2.图中的多孔岩层最可能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片麻岩
3.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产生固体碳酸盐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中相似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搬运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
2022-11-04更新 | 67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大联考地理试卷
9 . 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卡片

碳达峰:碳排放增长到一定高位后不再增长,实现稳定或开始下降。

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




(1)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和供给服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以全球变暖为突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据图说明提出该原则的依据。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学生,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列举两例)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两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4)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
2022-05-27更新 | 5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七校联考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区域尺度因素是(     
A.流水堆积B.海平面上升C.全球变暖D.板块挤压
2.导致乙站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有(     
A.节能减排减少全球升温幅度B.植树和建坝等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淤积
C.建造围堤阻隔海水填土造陆D.减少地下水开采等措施避免陆面沉降
3.甲站、乙站区域海岸线在水平方向的变化差异表现为(     
①方向:甲站区域向海洋方向延伸②方向:乙站区域向海洋方向延伸
③变化幅度:甲站区域>乙站区域④变化幅度:甲站区域<乙站区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10-27更新 | 996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