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进入“十四五”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碳减排的现实挑战,尤其是钢铁企业急需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地对企业全流程进行碳排放核查,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下图是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及碳排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效抑制(     
A.森林减少B.气候变暖C.酸雨加剧D.臭氧层破坏
2.通过核算,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为(     
A.E1+E2+E3-E4+E5+E6B.E2+E3+E4+E5+E6-E1
C.E1+E2+E3+E4-E5+E6D.E2+E3+E4-E5+E6-E1
3.研究发现钢铁企业提高副产品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     
①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然气
②减少燃气锅炉发电量,增加外购电量
③减少固碳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④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循环再利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9-03更新 | 911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 页岩气是指富含有机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的天然气,蕴藏量与天然气相当,成为许多国家争相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能源。下图为某地区页岩气储藏地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页岩气,许多国家争相研究、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页岩气蕴藏量大B.能源供应紧张
C.大气污染较严重D.开发技术提高
2.页岩气的开发和大规模使用,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是(     
A.化石能源消耗减少B.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
C.温室气体排放减少D.能源消费构成多样化

3 . 当前甲烷、一氧化二氮两类气体占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例超过70%,其中牧场反刍类动物(以牛、羊为主,需将已吞食的草料经逆呕回口腔再咀嚼后以便消化)肠道发酵及化肥施用是甲烷、一氧化二氮的前两大排放源,共占比4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烷、一氧化二氮成为我国主要农业温室气体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牧场集约化程度高B.饲料品质好
C.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比高D.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
2.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
B.全球变暖改善了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全球气候更加稳定
C.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形成温室效应
D.气候变化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直接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3.为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农业碳中和,下列举措可行的是(     
①牲畜粪便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②压缩牧场规模③培育良种④采用沼气等清洁能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7-06更新 | 268次组卷 | 14卷引用:4.1走向生态文明(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 . 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危害C.物种减少D.臭氧层破坏
2.“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B.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
C.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D.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2022-01-17更新 | 568次组卷 | 11卷引用: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学案)-【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要力争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即2030年前某一年会是碳排放的极大值,之后会下降,至2060年前实现“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合理措施是(     
A.中部地区开发风能B.东部地区发展水电
C.西北地区全面造林D.东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
2022-06-08更新 | 448次组卷 | 8卷引用:3.1碳排放与碳减排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6 . 慕尼黑市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2009年,慕尼黑市发电量约为77.5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发电量占6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占8%。慕尼黑市供热网是欧洲最大的供热网之一,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热电联产机组提供集中供暖。1991年慕尼黑市加入气候保护联盟,计划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0%,并设定了明确的城市能源转型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慕尼黑市实施碳减排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A.常规能源所占比重大,且碳减排目标高
B.碳减排启动时间较晚,且缺乏政策支持
C.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碳减排资金投入少
D.新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城市能源转型慢
2.慕尼黑市为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降低发电量,分散暖气供应B.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C.控制供暖规模,减少能源消耗D.发展城市绿化,吸收温室气体
2022-07-14更新 | 213次组卷 | 7卷引用:3.1碳排放与碳减排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7 .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6~27日,“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在广东深圳召开。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CO2等温室气体零排放。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指出与煤炭相比,太阳能的优势。
(2)说明开发利用太阳能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3)说出为实现“碳中和”,中学生应践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2022-08-06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3.1碳排放与碳减排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8 .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过程。目前,在中、美两国大力倡导下形成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可行性方案,获得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同。下图示意中、美两国倡导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案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美两国倡导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案得到国际普遍认同,主要得益于两国(     
A.充足的矿物能源B.广阔的陆海空间
C.庞大的消费群体D.先进的科学技术
2.我国积极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这将有助于(     

①遏制酸雨大面积扩散②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③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是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和各国应在其中承担的责任、采取的行动。在历次气候变化谈判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前者要求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减排义务,而后者则强调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发达国家阵营和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也存在分歧。读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各方立场示意图回答问题。

   

请分别扮演主持人、各集团代表、记录员等角色,结合上述各方观点和自查材料,在明确各方核心诉求和利益底线的基础上,模拟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谈判主题:

(1)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目标是什么,即应将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多少摄氏度以内?
(2)在确定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后,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在其中承担什么责任?
2023-09-0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4.3国际合作(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材料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生产与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峰值,并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请你为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11-03更新 | 431次组卷 | 8卷引用:3.1碳排放与碳减排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