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和意大利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两端,“一带一路”合作是中意两国最应开展的合作之一,合作将为意大利带来巨大机遇。此次访问,中意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涉及农业、海运、航天、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电信等众多领域。摩纳哥虽是欧洲小国,但经济发达、社会富裕。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包围,南面濒临地中海。境内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属地中海气候,年均气温为16℃,年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居民总数超过4万,政府多年来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方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和金融业发展尤为突出,并且努力同各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此外,政府没有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中国与法国在全球和平和气候变化等领域达成共识。


(1)说明中意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为意大利带来巨大机遇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说明摩纳哥经济发达、社会富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达成共识的原因。
2 . 下图为“全球变暖原因及危害联系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联系框图”推断,下列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的是(     
A.极地海陆间的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格陵兰岛的形状D.低纬度国家的农业生产
(2)缓解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列措施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①增加水稻种植面积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关停高耗能产业,降低矿物能源消耗量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⑤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2021-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评(8月)地理试题

3 . 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了(     
A.A减小B.B减小C.C增大D.D增大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③对农业没有影响
④会影响全球水循环⑤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工业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印刷B.电子C.钢铁D.纺织

4 .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1936~2015年山岳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植被被大量破坏,导致生物种群减少B.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导致酸雨频率提高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人类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淡水资源短缺
2.中学生们对此问题可做出的贡献是(     
A.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规划和建设防波堤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尽可能乘坐公交车
2021-09-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高温记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极端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全球气温变暖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两极冰川加快消融导致全球气温升高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气温升高
C.环境污染加重导致气温升高D.大气混浊度增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2.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9-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格陵兰岛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形成巨大冰盖。据监测,2002年至2011年间格陵兰冰盖平均每年流失2150亿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冰盖大量流失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海洋污染C.臭氧层破坏D.全球气候变暖
2.缓解该环境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禁止使用化石燃料②植树造林③开发使用清洁能源④践行低碳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
2.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
2020-09-16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8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减弱
C.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9 .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20:30-21:30,全球第 14 个“地球一小时”活动展开,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截至 2019 年,全球累计已有近 8000 座城市、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参与了此项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A.臭氧层破坏严重B.大气光污染
C.酸雨蔓延D.全球气候变暖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CO2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10 . 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2.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A.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