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境内有优质瓷土矿。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制出的青白瓷器独具特色,闻名天下。



依据资料说出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
2023-09-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2章 (人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
2 . 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下图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23-09-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教材思考题专辑(第2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阅读广西凭祥交通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2023-09-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材思考题 第四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变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1月,一号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表显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

年份199320002004200520072009201020122016
旅客年吞吐量/万人次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
(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
(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计在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200万人次,可是至2012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8371万人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
5 . 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阅读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2023-09-02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材思考题 第四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