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2005

2010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____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主要有哪些?
2023-01-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轮廓简图,每个图中标示了一些典型经纬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四国的地理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三个国家的人口主要是白种人
B.最多有两个国家与中国进行大宗铁矿石贸易
C.有两个国家以热带气候为主
D.有两个国家大量出口牛肉
2.关于四国地理位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西南B.乙丁两国地处板块张裂区
C.丙与丁国间的海运最短距离须经过印度洋D.甲丙之间距离最远
3.乙国已成为向丙国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促使大量乙国人口移民丙国的原因不包括(     
A.乙国人口多,人口压力大B.丙国地广人稀,就业机会多
C.乙国社会福利保障差D.丙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达
2022-09-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是科教文化、交通、旅游、国际交往中心。其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和北京与河北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写出人口迁入对京津的影响。
(3)说明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9025.4531017441.610541.421400
人口(万人)229.3180.59117.46125.05142.25

材料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2021-07-25更新 | 4525次组卷 | 5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高升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是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农村的建设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程度的提升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上海市B.北京市C.四川省D.广东省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易地扶贫搬迁是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截止2020年3月,地处横断山区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建成8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批批久居深山的贫困群众迁入新居。当地政府还通过创办厂房式、居家式、田间式“扶贫车间”,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贫困人口搬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生活用水短缺B.环境污染严重C.经济收入低下D.人口增长过快
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应选择在(     
①自然风光优美②地域文化相近③靠近高新技术园区④交通比较便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9-08更新 | 32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形成绿洲,是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我国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称之为南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大致处于35°~42°N之间,这里地域辽阔,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和铁、锌、镍等金属矿产以及钾盐、红柱石、玉石等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但气候干旱少雨,多沙尘天气,自然环境恶劣,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特点。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试说明原因。
(3)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8 . 下图为2015年~2019年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统计表(常住人口总数包括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       年,主要原因是       (填“常住外来人口”或“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减少。
(2)指出大量常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原因。
(3)试从北京方面说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22.6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3.9万人,增长0.5%。“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5年的3.9万人,增速从5.4%降至0.5%。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措施的推进,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从2011年高于常住人口增速2.5个百分点降至2015年低于常住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从增量所占比重看,全市每增加100名常住人口中,常住外来人口从增加66人下降到增加21人。下图示意2005年和2014年北京市分环线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km2),资料源于北京市统计局。



(1)根据图表材料,指出北京市常住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地区,并描述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特征。
(2)分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市的主要原因。
(3)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分析该现象可能对农村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1-04-08更新 | 1072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14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