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2000—2018年,非洲大学生留学目的地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较完整的对称结构(如图)。目前非洲在校大学生出国留学比例高达5.8%,部分非洲留学生未能学成归国,而是留在留学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对称结构补充完整,主要是因为2000年以来南美洲部分地区(     
A.交通条件改善B.经济发展较快
C.劳动力较缺乏D.农业规模扩大
2.法国成为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推测是因为法国(     
①教育设施完善②留学政策严格③环境质量优良④距非洲较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部分非洲留学生未能学成归国,易导致非洲(     
A.高端人才流失B.人口数量减少
C.性别比失衡D.人口容量降低

2 . 一般来说,县域内人口流出越多,该地区城镇吸引力越弱。但近年来,在四川县域城镇化中,却呈现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的情况。下图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条件下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对本地带来的影响是(     
A.就业机会增加B.劳动力增加
C.公共服务压力增大D.工业化提高
2.依据图示县域城镇化模式推测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及其原因(     
A.较大-收入返还增加B.较小—房价增长过快
C.较大—城区设施完善D.较小—农村人口减少
3 . 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空间位移、____变更和时间限度。
2024-01-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讲 人口-【寒假自学课】2023年高一地理寒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

4 .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下图为我国某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体现的“人口红利”优势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B.乙>甲>丙>丁C.丙>乙>丁>甲D.丁>丙>甲>乙
2.下列城市中,最符合乙地人口结构的是(     
A.北京B.鹤岗C.宁波D.大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广东省是我国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2023-12-3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中学东校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素质评估地理试卷(合格考)
6 . 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1)____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受其影响,人们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2)____、军事、____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2023-12-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讲 人口-【寒假自学课】2023年高一地理寒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

7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自治区以分批次、整村搬迁方式进行区内人口迁移,其中南部的林芝市是主要迁入地之一。迁入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在迁入地组成新村落。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区内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藏自治区以分批次、整村搬迁方式进行区内人口迁移,其主要目的是(     
A.放缓人口增长速度B.均衡区域人口分布
C.促进城乡产业融合D.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2.林芝市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主要得益于(     
A.环境承载力高B.距离迁出地近
C.人口分布较少D.民族构成多样
3.对于搬迁后的居民,当地政府最需要(     
A.保持居民原生产方式B.提高当地城镇化水平
C.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D.复原搬迁前生活环境
8 . 人口政策的执行,不仅影响婚姻生育行为,还会影响人口的空间移动。下图示意新加坡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人数。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自然增长量、净移民人数、人口增长量
B.自然增长量、人口增长量、净移民人数
C.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净移民人数
D.人口增长量、净移民人数、自然增长量
2023-12-3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题

9 . 资料显示,2022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浙江省自然增加人口为0.4万人。表1为辽宁省近年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统计表,表22022年与2021年浙江各市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1

年份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2022年待发布4197
2021年4152.14229.4
2020年4165.94255
2019年4190.24277
2018年4191.94291
2017年4196.54312
2016年42324327
2015年4229.74338
2014年4244.24358
2013年42384365
2012年4244.84375
2011年42554379
2010年4251.74378

表2

单位:万人
地区2022年末常住人口2021年末常住人口增量
全省6577654037
杭州1237.61220.417.2
宁波961.8954.47.4
嘉兴555.1551.63.5
温州967.9964.53.4
台州667.8666.11.7
绍兴535.3533.71.6
金华712.77120.7
湖州341.3340.70.6
舟山117116.50.5
衢州229228.70.3
丽水251.5251.40.1

1.近年来造成辽宁省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恶化B.产业发展滞后
C.人口老龄化D.气候恶劣
2.辽宁省为提升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需要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美化环境B.延长产业链,进行产业升级
C.完善城市服务体系D.制定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3.造成浙江省和辽宁省人口变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人口结构差异
C.气候差异D.资源差异
2023-12-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题

10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要素流动最为丰富的重要区域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人口流动强度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空间分布格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苏南地区因腹地效应和集聚效应有较强人口流动强度
B.浙西地区城市发展水平高,所以该地人口流动强度大
C.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强度低,皖南地区人口流动强度高
D.该地区人口流动强度总体呈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2.对长三角地区城际人口流动强度起正向影响的因素有 (                            
①就业机会②行政区划边界③交通可达④生活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为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可采取的人口措施是(     
A.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B.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C.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D.健全生育政策调控机制
2023-12-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