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老漂族”指为支持子女事业或照顾第三代而背井离乡,到子女工作所在的大城市生活的老年人。我国“老漂族”人口数量巨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老漂族”集中的区域之一。调查还发现,目前上海市也有部分老年人“漂”在其周边的水乡古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区中,“漂”在上海的老年人数量最多的省份是(     
A.安徽B.贵州C.北京D.湖南
2.上海市部分老年人“漂”在其周边水乡古镇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活成本较低②便于照顾家庭③交通便利④环境优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3-12-26更新 | 718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地理试题(非兴国班)

2 . 上海市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数量最多的城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制定了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下图示意我国七次人口普查时期(约10年一次)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数据产生于(     
A.第二次人口普查B.第三次人口普查
C.第六次人口普查D.第七次人口普查
2.第七次人口普查发现,与江苏相比,安徽人口迁入上海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邻近B.教育水平相当
C.人口基数较大D.经济结构互补
3.近年来,上海市净流入人口规模明显缩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产业政策引导B.人户分离管控
C.逆城市化现象D.生活成本太高

3 .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技术,从事专业职业的人员,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图反映2000~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净迁移量与迁移总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5年我国不同省区之间高技能人才迁移具有(     
A.差异性
B.封闭性
C.随机性
D.均衡性
2.影响内蒙古、重庆、新疆等西部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B.交通C.环境D.经济
3.近年来,高技能人才迁移呈分散趋势,表明(     
①东部地区高科技企业增多②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增加③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提高④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10-01更新 | 49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中学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地理试卷
2023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环水绕,工业起步早,被称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近年来,东北三省人口状况备受关注。下图为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图,下表为我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地区人口数/比重/%
20202010014155960岁及以上其中65岁及以上
全国1411778724100.00100.0017.9563.3518.7013.50
辽宁425914073.023.2711.1263.1625.7217.42
吉林240734531.712.0511.7165.2323.0615.61
黑龙江318500382.262.8610.3266.4623.2215.61
(1)据图概括东北三省人口分布的特点。
(2)据表概括东北三省2010~2020年人口变化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2010~2020年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9-2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地理试题(非兴国班)

5 . 家庭牧场是以家庭关系为主,辅之以亲朋、邻里关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事畜牧业商品性生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2000年以来,我国广大家庭牧场牧区年龄结构和人口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家庭牧场羊养殖一般性生产活动时间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长条表示生产活动持续时长,小旗表示生产活动发生时间点。

1.与大型牧场相比,家庭牧场(     
A.抵御风险能力强B.生产要素组合好C.生产技术水平高D.生产方式更灵活
2.图示家庭牧场净收入最大的月份出现在(     
A.1~4月B.4~7月C.7~10月D.10~次年1月
3.2000年以来,我国家庭牧场牧区年龄结构和人口数量显著变化主要体现为(     
A.年龄结构增大人口数量减少B.年龄结构减小人口数量增多
C.年龄结构增大人口数量增多D.年龄结构减小人口数量减少
2023-08-31更新 | 5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高考模拟地理试题(4月)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末2022年初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3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和京冀两地1980年、2021年城镇化水平统计图。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从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角度,说明1980~2021年北京和河北城镇化进程的差别。
(3)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说明其意义。
2023-08-24更新 | 39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7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2023-07-11更新 | 318次组卷 | 14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研学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学主题:《览客家民居寻客家文化》——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研学活动

背景材料: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以魏家大院民居为载体,向世人展示赣南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客家历史与文化。魏家大院是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陆续建造的民居,也是赣州乃至全省城区范围内现存最大的清代客家大屋。

早期客家先民由中原南迁到达赣南,以赣南为起点往闽西粤北迁移:明末清初,闽西粤东地区的客家人由于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纷纷外迁,而当时的赣南正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于是原来从赣南走出去的客家人大批回迁入赣形成“倒迁入赣”,故赣南被称为客家摇篮。现如今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研学目标:1.以魏家大院民居为载体,了解客家传统建筑;

2.通过客家博物馆陈列介绍,了解客家人迁徙的历史;

3.知道赣南被称为客家摇篮的原因。


(1)图为魏家大院图,魏家大院墙头建有马头墙造型,屋顶设有天井门前有池塘。请选择其中之一说明其功能。

(2)请指出影响客家人迁移的主要因素。
(3)试从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角度分析赣南被称为“客家摇篮”的原因
2023-07-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流入人口(万人)流入率(%)流出人口(万人)流出率(%)
155.12.51152.118.9
1618.725.1236.23.7
339.113.160.32.3
100.24.2241.410.0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2.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
2023-06-19更新 | 6729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

10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