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广东省县域人口流动呈现“外散内聚”的特点,“外散”指县域内劳动力和人口向外部地区流动,“内聚”指县域内人口向县城或中心城镇集聚。2023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将县城分为“①人口流失县城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③农产品主产区县城④专业功能区县城⑤大城市周边县城”五类。结合材料及图1、图2,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广东省县域发展特点包括(     
A.城市化水平偏高B.工业发展层次高C.居民收入增长快D.服务业发展较快
2.在“外散内聚”的人群中(     
A.“外散”目的地是北京上海B.“外散”引领者是青壮年劳动力
C.“内聚”多来自中西部乡村D.“内聚”多从事养殖业和制造业
3.五种县城分类与图2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B.④乙C.⑤丙D.③丁
2024-05-0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城市实际服务人口是指需城市提供居住、商服、就业、交通、休憩娱乐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的日均实有人口数量,含常住人口、入境短期驻留人口和城际短期驻留人口三部分。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实际服务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值) 可以直观、系统地表达城市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下表示意海口市、银川市2017年常住人口数量与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万人)实际服务人口系数
海口市227.211.34
银川市222.541.17
1.与银川市相比,海口市(     
A.短期驻留人口多B.短期驻留人口少
C.城市用地规模大D.城市用地规模小
2.与短期驻留人口相比,常住人口对城市服务功能需求差异最大的是(     
A.商服功能B.就业功能C.交通功能D.娱乐功能
2024-03-27更新 | 943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选择题-选择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在衡量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时存在两种口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下图示意1990年—2020年我国两城镇化率差距的演变情况。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争取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15%”的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年至2014年,两种统计口径城镇化率差异增大的直接原因是(     
①户籍制度严格②城乡经济差异增大③流动人口数量增加④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近年来,在我国放宽落户政策的背景下,2020年没有实现两种统计口径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15%目标的主要原因是(     
A.户籍政策放宽B.城镇化速度逐渐减缓
C.生育水平下降D.农村土地附加值升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6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农民工输入地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1)分析导致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出现的原因。
(2)简述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对乡村地区的积极影响。
(3)分析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的重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与城市人口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左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右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的差异表现为(     
A.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更大
C.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小
2.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     
A.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B.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
C.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D.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

6 . 在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后,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一省范围看、公共资源首先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势差”。在城市“势差”的影响下.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模式。读我国人口阶梯式迁移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城市“势差"形成的最大因素是(     
A.基础设施B.地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D.文化教育水平
2.受城市之间“势差”影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农村到城市B.中西部到东部C.城市到郊区D.城市到城市
3.在城市之间“势差”的影响下省会城而可能会出现(     
A.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城市郊区化D.再城市化
选择题-选择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7 .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B.老龄化C.土壤盐渍化D.文化教育发达
2.图乙中,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战争D.社会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